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高速成长,但并没有得到正规金融的足够支持。这构成了理论矛盾:相对低效的信贷配置何以解释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现有研究推断非正式融资渠道的替代作用是民营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商业信用是企业非正式融资的常用方式,因此研究商业信用在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经营和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异常重要。本课题以中国横向地区差异和纵向金融市场化改革这二维市场环境为背景,研究商业信用是否通过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了民营企业成长。具体分如下问题:1)民营企业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发挥了融资替代功能? 2)商业信用的提供机制是什么样的?通过商业信用渠道的资本再分配,国有企业是否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资本支持?3)商业信用渠道是否改善了资本配置效率?其作用是否受地区市场环境和银行业改革的影响?4)商业信用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如何?
按照项目计划书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项目组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并发表了比原计划更多的学术成果。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对原计划的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程度调整,并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本课题以中国转轨经济市场环境为背景,研究了如下问题:1)银行信贷在企业间的配置机制和利用效率如何? 2) 商业信用如何发挥融资替代功能? 3)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商业信用融资的获取机制是怎么样的? 4) 商业信用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如何影响企业成长? 5)商业信用融资和商业信用的提供如何影响公司股权价值?. 我们发现,我国银行贷款的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扭曲,而且公司的政治关系对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额度有正面影响。但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对银行授信额度的利用效率也较低。在企业面临信贷融资约束时,商业信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融资替代的作用,且替代效应与地区市场发展水平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有股权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两种影响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获得商业信用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国有股权对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相对更大。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会显著促进企业成长,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对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商业信用融资与公司股权价值正相关,而商业信用提供则与公司股权价值负相关。本课题研究成果有助于评价和理解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微观机制。. 截至2013年12月,项目组已发表13篇学术论文, 出版1部专著, 另有2篇英文学术论文已录用,即将发表。其中Urban Studies (SSCI)1篇,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已录用) 1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Research 1篇,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篇, 《管理世界》1篇, 《金融研究》1篇,《统计研究》1篇,《世界经济》2篇、《南开管理评论》1篇, 《经济与管理研究》1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近代租界城市日常空间生产与演化 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商业信用与出口企业成长
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与政策环境研究
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形成与成长路径
信贷歧视、商业信用与企业融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