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被动影响和主动反应,具有非离散变化和非线性的特征。该问题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亟待探索和发掘。项目依托行为经济学理论和方法阐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非线性影响的机理和方式;通过改进和发展适合研究非离散变化和非线性特征的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的设定、检验及估计方法,构建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被动影响和主动反应的STR模型,揭示货币政策在扩张期和紧缩期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机制转换和非对称性特征,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对银行风险非线性影响的方向、力度、机制转换特征和差异性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随宏观形势和银行类型不同而产生的非线性影响的方向、力度、机制转换特征和差异性;印证考虑银行风险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是否适合描述我国中央银行的行为,是否有利于金融稳定、价格稳定和产出增长。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的理论和方法,为货币、监管当局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效应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本项目提出“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具有非线性影响”命题,探索了理论支撑,发掘了经验证据。.首先,本项目依托有限理性基础上的偏差分析和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剖析了银行判断和决策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为何和如何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而对银行风险认知、风险偏好、风险决策等行为产生非线性影响,探究了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操作和执行中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为何和如何对银行风险产生非线性影响,从而阐明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非线性影响的机理和方式。.其次,本项目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角度,以预期违约概率衡量银行风险,以加权风险资产的比重为银行风险的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估计和检验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影响银行风险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扩张期和紧缩期对银行风险具有非线性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银行风险随宏观形势的不同、银行特征不同而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银行风险随宏观形势不同、银行特征不同而产生了非线性影响;针对非线性影响,货币当局、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再次,本项目在构建了包含银行风险的金融稳定指数的基础上,以滞后1期的利率、通胀缺口、产出缺口、广义货币缺口、金融稳定指数为解释变量,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七天期利率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七天期利率、狭义货币缺口进行稳健性检验,构建和估计了基于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反应的多个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和线性模型,得出了纳入金融稳定指数的、以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非线性泰勒规则在我国具有合意性。因此,中央银行要考虑在参考泰勒规则的基础上建立纳入金融稳定性的非线性目标函数,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效力。.本项目就学术意义而言,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的理论和方法;从应用价值来看,有助于为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市场缺陷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银行系统风险的建模与估计:基于银行同业复杂网络和货币政策视角
货币政策、审慎监管对银行流动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基于商业周期视角的银行内生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