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图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兴起,主要指根据目标,参照历史,立足现状,确定政策。其具有"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双重特点,是政府设计公共政策的有力工具,尤其适用于政策预测与部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现实中,我国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公平的巨大缺失,这固然与经济社会的不均衡性有关,但其中的城乡一体化问题,最终却可以还原为政策问题。通过路线图研究,明晰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目前状况是什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达成目标;为什么需要采取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施等。研究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分析城乡一体化机会保障、财政投入、学校布局、标准建设、教师配置等政策,明晰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路径,从而确立由政策走向公平的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新思路。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实行城乡分割、限制生产要素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从而造成了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巨大差距。如何破解城乡二元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成为教育管理和政策研究的重要命题。为此,本研究(1)针对县域内(省级区域)或区域内(直辖市区域)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大面积、深入考察,科学判断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透析其中的关键性政策,准确地把握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解决认知问题。(2)根据对中国实际情况的把握和政策需求,系统地研究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两类政策体系,将其分别归纳为“补偿性”和“普惠性”政策体系,比较其中的典型性政策工具,借鉴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政策经验和做法,解决标准参照问题。(3)分析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普遍问题,科学判定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关键政策,重点分三个方面,即教育机会保障、教育财政投入、师资资源配置进行政策分析,对城乡一体化教育政策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4)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内在公平机制,根据时间序列,按照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政策组合、愿景等,制定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路线图,为建立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提供参考。经过系统研究,本项目共在教育领域权威刊物《教育研究》、CSSCI刊物发表强化省级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创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美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等学术论文六篇;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中国教育发展指数》一部;向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教育部、财政部等递交咨询建议四份,分别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刘延东、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等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转化全国政协1份;《关于对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关于构建以省为主的财政体制的建议》、《关于促进我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等分别获得民进中央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两次、优秀奖一次,在学术、政策、社会等层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项目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深刻的意义。项目研究的路线图,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延展,对中国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已经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我国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对策研究
城乡发展一体化土地配置动力机制与地域模式研究
城乡金融统筹发展研究
纳米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及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