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根据分子工程学的原理, 针对发光二极管微型化及柔性化设计时存在的电极表面/空穴传输层或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之间,以及发光层内部的电子/能量转移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有序分子结构的组装技术,通过配位键、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的作用,将稀土金属配合物、含有光电活性功能团的有机和高分子化合物、电子/空穴传输材料在电极表面上优化组合构成三维规则结构(纳米二极管)。与传统的蒸镀技术相比,该复合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可通过分子设计实现分子水平或纳米级组装、发色团取向可控及根据材料性能的要求进行化学修饰和掺杂等优点。我们将根据所组装的纳米二极管的组成,功能团的分布和取向、排列方式、聚集状态等结构信息及其电学/光学特征和发光效率等,揭示界面结构及层间分子作用对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效率、器件寿命的影响规律。此外,将探索如何通过分子组装降低纳米二极管中分子界面层间的界面势,提高电子/能量转移效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界面电子结构对金属硅化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荧光碳纳米颗粒基复合体界面的设计及其对光致电子转移效率的影响
纳米颗粒复相陶瓷界面电子结构研究及界面设计
核壳纳米结构界面—表面激发态理论初探对上转换发光效率调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