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复方干预的效应评价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320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唐旭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俭勤,王凤云,卞立群,杨斌,赵迎盼,陶源,杜娜
关键词:
动物模型IBS蛋白组学中药复方肝郁脾虚型
结项摘要

IBS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常见多发疾病,其中最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为明确肝郁脾虚型IBS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治疗靶点,急需建立稳定有效的IBS病证结合模型。本研究引入蛋白组学的方法,在结合新生母子分离法及慢性束缚应激法两种成熟的造模因素的基础上,建立IBS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进行常规评测的同时,对模型大鼠的血浆、结肠、脊根神经节、脊髓进行系统研究,寻求模型建立过程中与正常大鼠的差异蛋白表达,从而寻求肝郁脾虚型IBS治疗的新靶点。.同时,以痛泻要方为工具药,炮姜炭和肉豆蔻分别作为温中固涩止泻和温中行气止痛的药味加减代表药物,并结合申请者20余年治疗IBS-D临床经验组成肠安I号方,分别用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加炮姜炭、痛泻要方加肉豆蔻、肠安I号方干预IBS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对比各治疗组别与模型组治疗前后,从而评估中药复方痛泻要方及其变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效应差异。

项目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我国最常见的IBS类型。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其基本病机,肝郁脾虚证是临床最主要的证型,中药复方治疗具有整体治疗优势,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IBS-D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造模方法尚不成熟,动物模型稳定性欠佳,因此建立一种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全面研究IBS-D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IBS-D疾病与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结肠和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痛泻要方及各变方干预IBS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的效应评价研究及蛋白质组学机制研究。研究显示:(1)母子分离+番泻叶灌胃是复制IBS-D动物模型较为合理的方法。大便特征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是判定IBS-D动物模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采用母子分离+慢性束缚应激+番泻叶灌胃可成功建立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内脏高敏感性、肠道通透性增加、抑郁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特征。(2)从模型大鼠结肠和脑组织中筛选和鉴定与IBS-D发病相关的差异蛋白。通过Uniprot和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注释,采用IPA软件分析差异蛋白涉及的生物通路和相互关系,并用Western Blot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半定量验证,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从基因水平对选定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发现:①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结肠和脑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蛋白。②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结肠和脑组织中存在大量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表达方式多样,印证了IBS-D脑肠相互作用异常的机制。③慢性束缚应激、母子分离应激以及二者联合作用具有共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二者联合对脑组织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3)在建立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痛泻要方及其变方对肝郁脾虚型大鼠的干预作用,从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AWR评分,IgA、IgG、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等指标进行观察,发现痛泻要方及其变方对肝郁脾虚型IBS均具有显著治疗作用。通过进一步对各干预组大鼠模型结肠和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从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和调控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4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DOI:10.3969 /j.issn.1002-266X.2016.23.023
发表时间:2016
5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DOI:10.3760/cma.j.cn131148-20190926-00591
发表时间:2020

唐旭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203008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0312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67268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0176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7385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2944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3735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251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381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310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肝郁脾虚证IBS-D内脏高敏感性中枢敏化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批准号:8147361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黄绍刚
学科分类:H3108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肝郁脾虚证模型评价量表的建立及海马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批准号:8107275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陈家旭
学科分类:H3106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肝郁脾虚证大鼠胃肠钠尿肽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疏肝健脾法干预机制

批准号:812739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郭慧淑
学科分类:H330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下丘脑、胃基因表达谱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8136052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晓红
学科分类:H3106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