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aceae is a recently proposed family which includes only three genera,Mazus,Lancea and Dodartia. Mazus is the largest genus of Mazaceae, comprising about 30 species distributed in East Asia, South-East Asia, Australia to New Zealand, but primarily in China. Mazus is one of the most taxonomically challenging angiosperm genus, and the existing morphological infra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Mazus is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 The latter is partly due to scarce representation of Mazus in the herbaria and lack of studies on intraspecific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The present study is first taxonomic revision of Mazu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yt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通泉草科是最近独立出来的新科,仅包括通泉草属、肉果草属及野胡麻属3个属。通泉草属是该科最大的属,约30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至新西兰,但集中分布于我国。该属现有标本数量很少,对其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式样研究尚欠深入,一些具有潜在分类和系统学价值的性状的研究尚为空白或相当零星,所以关于其种类的分类处理和属下系统排列等方面的问题还颇多,被认为是被子植物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本项目拟将标本室工作、野外考察和实验手段结合起来,对该属主要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和幅度以及一些微观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评价性状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全面完成分类学修订,并探讨属的界定、系统位置和属下系统排列等问题。
通泉草科隶属于唇形目,是近期被建立的新科,包含补求草属、肉果草属、野胡麻属和通泉草属,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与大洋洲。由于本科物种,特别是通泉草属内物种形态较为相似,可用的分类学性状极少,并且在部分种内存在较大变异,因此其分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分类学难题。本研究在充分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对比种间形态,全面挖掘各个性状的分类学价值。通过访问或查阅相关标本馆,共计6000多份标本。先后对西藏西南部、云南、四川、湖北、台湾、乌兹别克斯坦等地进行多次野外考察,共获得通泉草标本120份,图片987张。研究结果表明其植株高度、毛被、直立茎的样式、匍匐茎的样式、叶的着生方式、叶的尺寸、叶的质地、叶的颜色、叶缘、叶柄的长度、花梗长度、花冠颜色、花冠管长度和花冠上下唇形态等在通泉草科中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此外,研究还发现萼齿的形态对通泉草属下物种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最终确定了全世界通泉草科植物36种,2变种,存疑名称4个。整合多方面的形态证据和分子数据对通泉草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果支持通泉草属的单系性及属内两大分支与东亚-热带大洋洲地理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因此将通泉草属下划分为2个亚属,并对物种进行了全面的分类修订和处理。发表SCI论文4篇,完成任务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螺序草属(茜草科)植物的分类学修订
赖草属的分类修订
野丁香属(茜草科)植物的分类学修订
嵩草属(莎草科)的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