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仍不理想。近来研究表明,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及治疗抗拒的根源。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1)从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分离出胶质瘤干细胞(GSCs),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动物模型体内有较强的成瘤能力;(2)GSCs存在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对化疗药物更加耐药;(3)中药单体成分雷公藤甲素(TPL)在纳摩尔浓度水平可对胶质瘤细胞株U87、SKMG-4、顺铂耐药细胞株U251/CP2及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能力,并可抑制GSC形成肿瘤球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1)TPL在体外单药或联合替莫唑胺(TMZ)对GSC的杀伤作用;(2)TPL抗胶质瘤干细胞及逆转化疗抗拒的分子机制;(4)TPL在动物模型中单药或联合TMZ对胶质瘤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仍不理想。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1)从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分离出胶质瘤起始细胞(GICs),对化疗药物更加耐药;(2)中药单体成分雷公藤甲素(TPL)在纳摩尔浓度水平可对胶质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杀伤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TPL在体内外单药或联合替莫唑胺(TMZ)对GIC的杀伤作用,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诱导并鉴定GIC;(2)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对GIC自我更新的影响;(3)MTS法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对GIC增殖的作用;(4)流式细胞法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对GI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5)Western blot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处理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6)Western blot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处理后,NF-k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及MGMT的变化;(7)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处理对NF-kB活化的影响;(8)小鼠颅内GIC原位模型检测TPL单药或联合TMZ处理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1)提取的GIC在体外能够成球,表达神经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分化诱导后,可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GIC在动物体内具有成瘤能力;(2)TPL单药及与TMZ联用后显著抑制GIC自我更新的能力;(3)TPL单药及与TMZ联用后显著抑制GIC的体外增殖能力;(4)TPL单药及与TMZ联用后显著增加GIC细胞周期中Sub G1期的比例,明显诱导GIC凋亡的产生;(5)TPL单药及与TMZ联用明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XIAP的表达;(6)TPL单药及与TMZ联用明显下调GIC中NF-k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但不改变MGMT的状态;(7)TPL单药及与TMZ联用明显下调NF-kB的转录活性;(8)TPL与TMZ联用有延长实验动物生存期的趋势。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果:项目依照计划书进行,仅小部分内容进行调整。研究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表明TPL单药对GIC具有杀伤作用,并与TMZ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下调NF-kB信号转导通路活性,诱导GIC产生凋亡。本项目培养研究生一名;发表中文综述与论著各一篇;SCI杂志(IF:2.2)一篇,已接收。英文书籍章节一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IPP转运影响雷公藤甲素累积的分子机制研究
雷公藤甲素抑制肝癌作用的新分子靶点(oncomirs)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雷公藤甲素对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免疫调节研究
雷公藤甲素清除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