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乳萃取技术的龙芩草复方药效物质组生物捕集及制备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0281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杜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晓霓,李海燕,朱庆文,徐荣廷,高蔚,王海燕,王丹,吕永磊
关键词:
生物捕集龙芩草微乳萃取药效物质组
结项摘要

寻求一种符合中医药特点,具有普适性的、全面 、快速、定量的药效组分分离技术是当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瓶颈和难点。本研究基于微乳体系可以模拟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具有相同生物活性的成分具有辨识和捕集作用的特点,针对目前依靠"化学分离-活性测试"模式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与中医药整体观不甚吻合等缺陷,利用国际前沿的生物捕集技术,依据成分间的活性差别对龙芩草复方中的药效组分进行高通量辨识和定向捕集;应用现代仪器分析和化学计量学手段对捕集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及配伍优化,确定药效物质组及其最佳配比;根据确定的组分配比重构微乳配方,最终建立一个基于微乳萃取技术的可全面、快速、定量的分离中药药效物质组的方法。本项目的特点是将药效物质组的研究变海量为常量,变散乱为定向,变被动为主动,变定性为定量。其意义在于不仅能为今后的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和筛选提供关键参数,并且为组分中药学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生物相容性微乳萃取技术为基础,建立一种符合中医药特点,具有普适性的、全面 、快速、定量的药效组分分离技术。其意义在于为今后的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和筛选提供关键参数,并且为组分中药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筛选低毒、无害、以人体本源性成分为基础的生物相容性微乳配方。采用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结合混合实验设计,选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D-最优设计来优化微乳配方,确定出最优配方。(2)优化最佳的仿生提取条件,利用生物相容性微乳对龙芩草复方进行提取。比较常规中药提取方法(水浴、冷浸、超声、渗漉等),优选最佳方法,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最佳提取工艺。(3)鉴定微乳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出具有最佳抗病毒效果的有效成分组合,确定为龙芩草药效物质组。(4)调整配方,利用微乳一次提取出含有药效物质组分的提取液。.研究严格按照计划书完成。取得结果如下:(1)筛选出多个生物相容性微乳配方,最终确定以卵磷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无水乙醇、胆固醇、IPM、胆盐和水作为微乳配方组成成分进行后续研究,比例为S∶CoS∶Oil∶H2O=0.232∶0.031∶0.013∶0.724。(2)确定渗漉法为最佳仿生提取方法,复方龙芩草微乳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渍36h,药材粒度为20目,复方药材与微乳液比例为1:8,渗漉速度为3-5ml/min,最佳工艺验证结果的RSD分别为2.95%,1.07%和0.71%。。(3)确定出龙芩草复方的药效物质组为甘草苷:黄芩苷: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23.61:29.17:1.040:0.625:1.666。(4)制备了含有上述含有龙芩草复方药效物质组的微乳提取液,其抗病毒效果可达94.37%。.研究取得成果如下:本项目中的独创性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310552086.4;201310551790.8);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杜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乳相萃取技术及应用

批准号:20424005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刘会洲
学科分类:B08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海洋中药复方簕草石方保肝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4180619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任夏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PK-PD模型的葛根芩连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药效物质基础及制备工艺研究

批准号:8166066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文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微乳技术选择性萃取分离钼铼及纳米制造

批准号:2120109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娄振宁
学科分类:B04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