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为研究平台,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学手段为主,利用多个国际先进仪器和两套人工气候室,通过较精确控制空气温度(正常月平均温度、比正常月平均温度高2~3℃)和土壤氮素有效性水平(田间氮素水平、中度氮素水平和最高氮素水平),实现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中增温和施氮梯度的设置,采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生物化学、野外数据获取与室内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Farquhar光合作用生物化学机理模型,研究丝栗栲和苦槠幼苗叶片气体交换相关指标(生长状况、光合生理、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产物、叶绿素、全氮、解剖结构和代谢关键酶等)对增温和施氮梯度的响应差异及其机理,为认识未来气候情景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循环特征及其碳汇/源变化提供叶片水平的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不同叶形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对模拟风胁迫的响应
氮沉降背景下贮食鼠类对苦槠种子扩散和幼苗更新的影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对控制性增温和施氮的响应
松嫩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增温和氮沉降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