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幼苗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其Common garden(通用植物园)的基础上,实现主要树种幼苗周围生长环境的相对一致,以实验学手段为主,应用多个国际先进仪器,选取叶片和细根易测量的多个性状指标(叶片干重、叶片厚度、叶片体积、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组织密度、比根长、叶绿素和养分含量等),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生物化学、野外数据获取和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数据的集成与耦合分析,筛选出驱动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幼苗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和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功能性状指标,建立不同树种幼苗同一器官不同功能性状和不同器官同一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和分析功能性状环境驱动机制和关联性的种间差异性,为认识未来气候情景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特征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通过种子的人工采集、低温沙藏和温室培育后,将丝栗栲、苦槠、锥栗、板栗、麻栎、大叶青冈、刨花楠、闽楠、香樟、观光木、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银木荷幼苗移栽到环境条件相同的同质园中自然生长。连续两年测量了幼苗生长季节叶面积、叶厚度、叶体积、叶组织密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比根长、细根氮浓度、细根磷浓度、细根氮磷比,以期比较13个树种幼苗叶片性状、6个树种细根性状的种间差异性和相关关系,建立6个树种幼苗叶片和细根比叶面积、比根长、氮浓度、磷浓度和氮磷比的关联性,探讨3个树种幼苗比叶面积、单位面积叶氮含量、单位质量叶氮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光合生理指标对增温和施氮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3个树种幼苗的9种叶结构型性状、6个树种幼苗的4种细根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不同树种同一性状指标的大小顺序、种间差异及其显著性不同;不同树种叶片、细根功能性状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也不同;(2)6个树种幼苗叶片和细根比叶面积、比根长、氮浓度、磷浓度和氮磷比的相关性不显著;(3)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比叶面积、单位质量叶氮含量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增加。施氮引起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单位质量叶氮含量、单位面积叶氮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增加,单比叶面积降低。3个树种幼苗比叶面积、单位质量叶氮含量、单位面积叶氮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对增温和施氮交互作用的响应趋势不同;(4)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并抑制了植物叶片光合代谢产物的积累,而施氮不但有利于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同时促进了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了其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消耗。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增温和施氮交互作用(WN1和WN2)与单独施氮(N1和N2)的响应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认识中亚热带主要树种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特征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项目发表和接收待刊中文核心论文共9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功能性状研究半干旱沙地植物叶片和细根凋落物可分解性的关联性
南岭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根际与根叶养分对磷添加的响应
旱生灌木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关联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小径竹类与冠层树种幼苗更新: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