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是引起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其生活感染周期包括从自然水体环境到人体消化道系统。霍乱弧菌在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转换和环境适应性由包括密度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在内的多个信号传导通路所介导。QS系统调节霍乱弧菌生物膜形成,HapA蛋白酶、TCP菌毛和霍乱毒素的表达,对致病性和环境适应性生存有显著的影响。cAMP的受体蛋白CRP是一全局性的转录调节子,调节霍乱弧菌的QS系统、生物膜形成、动力和多个肠定居相关基因,在霍乱弧菌的致病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RP通过调控CAI-1的生物合成将细胞密度和营养素(碳源)这两个外界信号偶联起来。前期研究表明cAMP-CRP复合体影响CAI-1合成酶基因cqsA mRNA 的稳定性,转录后水平调节cqsA的表达,其机制还不清楚,本项目拟探索CRP调节cqsA mRNA 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寻找可能涉及的其他调控元件。
霍乱弧菌是急性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密度感应系统在霍乱弧菌的致病性和环境适应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围绕全局性调节子CRP转录后水平调节霍乱弧菌主要密度感性信号分子CAI-1合成酶基因cqsA的分子机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探索受CRP调控或与碳代谢相关的sRNA和调控因子对cqsA mRNA稳定性的影响;探索cqsA mRNA是否具有核酶活性,发挥自我降解活性;RNaseE 降解复合体对cqsA的影响 ;构建转座子插入失活文库和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遗传学的筛查,并进行缺失验证等方面,主要为分子调控机制的探索性研究,完成了项目预定的实验设计,验证明确了一系列相关调节子和可能因素的是否参与对cqsA调节,培养了两名硕士研究生,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目标。在国际微生物学期刊BMC Microbiology、Gut Pathogen和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各发表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NRG-1-ICD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协同调节α-actin表达的分子机制
拟南芥ACC合成酶基因家族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网络的研究
肝细胞癌中Aurora-A基因过表达的转录后水平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ADAR1在转录后水平调控HBV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