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合大肠"理论源于《内经》,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肺与肠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络方式?其现代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本课题组在以往研究及对相关现代研究进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肺合大肠"理论的"神经肽联络通路(pathway)"及"肺-肠互动调节"现代生物学机制假说,拟采用形态学、免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HPLC等技术,通过大鼠直肠半结扎肺损伤模型、大鼠COPD模型、小鼠哮喘模型、小鼠便秘模型等,从生理、病理、药物干预等多角度观察肺-肠神经肽变化与脏腑表里互动调节变化的相关性,以印证或否定上述假说。.研究具有以下意义:从分子水平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①为阐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提供科学依据;②为中医脏腑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③为临床提高治疗某些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提供新的思路,为寻找某些"肺"、"肠"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神经肽VIP研究“肺肠合治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肺肠同源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肺肠合治法对过敏性哮喘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通腑理肺汤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干预脓毒症肠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