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于这一理论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与脑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脑是性甾体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不同脑区可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反应。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脑内雌激素受体(ER)亚型及表达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中医理论主要将该病则之于肝肾二脏的精血虚少,因此,脑内ER可能是"肝"、"肾"二脏密切相关的纽带之一。所以本项目以此为切入点,以12-14月龄大鼠作为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蛋白印迹、酶联免疫、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不同脑区ER的变化,及由此而导致的脑神经递质与细胞因子含量的的改变。这一研究将能初步揭示"肝肾同源"的机理,进而为阐明脏腑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于这一理论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与脑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脑是性甾体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不同脑区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反应。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脑内雌激素受体(ER)亚型及表达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中医理论主要将该病则之于肝肾二脏的精血虚少,因此,脑内ER可能是“肝”、“肾”二脏密切相关的纽带之一。. 本项目以去卵巢大鼠作为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采用旷场试验、蛋白印迹、高效液相色谱、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不同脑区(下丘脑、垂体、大脑皮质、海马)ERα及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外周血中性激素(E2、PROG、FSH、LH)、细胞因子(IL-1β、IL-1ra、IL-2、IL-2R、IL-6、TNFα)、神经递质(5-HT、NE、DA)及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并观察补肝益肾药物对该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更年期模型大鼠体重明显增加,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明显下降;外周血中性激素E2和PROG含量明显下降,FSH和LH含量明显升高;不同脑区中(下丘脑、垂体、大脑皮质、海马)ERα明显下降,下丘脑、海马及大脑皮质5-HT、NE、DA、5-HT/NE及外周血中5-HT、NE、DA、IL-1β、IL-2、IL-2R、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大鼠行为学实验中,通过旷场试验发现更年期大鼠总路程、平均速度明显升高,静止时间明显下降。通过补肝益肾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逆转,而补肝药物和益肾药物对这种紊乱只显现了部分调节作用。以上实验结果说明补肝益肾药物对更年期大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上调下丘脑、垂体、大脑皮质、海马内ERα的含量,进而改善了由于更年期低下的雌激素水平导致的影响,调节了紊乱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本项目研究显示补肝益肾药物对更年期大鼠不同脑区中(下丘脑、垂体、大脑皮质、海马)ER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说明不同脑区中(下丘脑、垂体、大脑皮质、海马)ERα为“肝”、“肾”二脏密切相关的纽带之一,从而部分阐明了“肝肾同源”的机理,并为阐明脏腑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从雌激素受体与肾精亏损的相关性探讨六味地黄方抗更年期AS的作用机理
基于雌激素受体甲基化的分子调控探讨六味地黄方抗更年期AS的作用机制
基于“HGF是乙癸同源物质基础”假说的“肾肝同治”法干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机制研究
从Wnt信号传导通路探讨"肾主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