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子植物花色丰富多彩,但花色多态性在物种居群内/间并不常见,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维持的一直是进化学家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比较腺叶醉鱼草不同花色型植株的花特征、繁育系统、访花者种类和行为等,希望在居群内/间弄清:①不同花色型植株的数目及比例如何构成,植株的花、花序、果及种子特征是否有差异?②不同花色型植株花气味(特别是与传粉者相关的活性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是否相同?③不同花色型植株给传粉者提供的报酬和花序的反射光谱是否有差异?④不同花色型植株的繁育系统是否有差异,白花型植株是否已转变为自花传粉类群?⑤不同花色型植株野外访花者的组成和行为是否有差异,室内培养的蝴蝶是否对花色有天生的选择偏好?阐明该物种繁育系统和花部特征多态性与传粉者的关系,揭示其花色多态性形成、维持、动态变化的原因及居群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最后,我们希望该研究能为保护和利用该特有植物的种质资源提供基础的科学数据
虽然被子植物花色丰富多彩,但花色多态性在物种居群内/间并不常见,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维持的一直是进化学家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比较腺叶醉鱼草不同花色型植株的花特征、繁育系统、访花者种类和行为等,初步弄清了如下问题:① 不同花色型植株的数目及比例在居群间存在差异,但都远高于自然突变的比例;植株的花、花序、果及种子特征在居群内不存在显著差异;②不同花色型植株花气味(特别是与传粉者相关的活性成分)的组成有差异,但释放量没有明显差异;③不同花色型植株给传粉者提供的报酬没有差异,但花序的反射光谱有显著差异;④不同花色型植株的繁育系统不存在差异,都是需要传粉者才能完成生结实,白花型植株没有转变为自花传粉类群;⑤不同花色型植株野外访花者的组成和行为没有差异,我们认为蜜导在白花类群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阐明该物种繁育系统和花部特征多态性与传粉者的关系是虽然花色差别显著,但它们的繁殖策略几乎都是一样,虽然百花单株颜色有变化,但蜜蜂访花时,蜜导可以作为指引线索,但气味吸引可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结果初步揭示花色多态性形成和维持的原因可能来自传粉者的选择适应性,无人为干扰条件下该物种的花色可以自然维持。最后,为了保护和利用该特有植物的种质资源,降低引入外来观赏植物的入侵风险和探索本土的新型观赏花卉,我们希望该研究能促使腺叶醉鱼草在中国构建蝴蝶植物园和芳香植物园中得到具体运用,因为我们发现腺叶醉鱼草存在不同的突变植株,花色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大序醉鱼草花部特征地理分化及适应性研究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高倍性(2n = 24x)大花醉鱼草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青藏-黄土”高原互叶醉鱼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巴东醉鱼草杀虫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