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氮杂苯并菲类聚酰亚胺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90501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刘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六氮杂苯并菲高容量聚酰亚胺有机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结项摘要

Developing high capacity cathode materials are efficient method for increasing energy density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Hexaazatriphenylene-based heteroaromatic molecule as an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 possesses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400 mAh/g, which is more than twice than that of inorganic cathode materials. However, it is plagued by po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ue to the dissolution of the organic active compounds in aprotic electrolytes. Preparing its complex with carbon materials or polymers are effici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ut capacity of the whole cathode electrode will be decrease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inactive component in these process.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novel polyimide cathode material containing hexaazatriphenylene, carbonyl and benzoquinone group. This strategy not only could resolve the dissolution issue of organic active compounds, but also could not reduce capacity of organic compound cathode. Further, we will research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lithiation/delithiation mechanism by using in-situ X-ray diffrac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ies. Insights thus gained will be used to guid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capacity,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s. These studies should provid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high specific energy density by using polymer cathode materials.

开发高容量正极材料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含六氮杂苯并菲的有机化合物比容量高达400 mAh/g, 是无机正极材料实际比容量的两倍之多, 但存在易溶于电解液导致其电化学性能变差的问题。有机化合物与碳材料复合或高分子化是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以上过程中非活性组分的引入,会降低电极整体的容量。本项目提出制备含六氮杂苯并菲、羰基和苯醌多种储锂位点的高容量、高性能聚酰亚胺正极材料的设想,并对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六氮杂苯并菲分子的高分子化和结构优化,有望解决该正极材料易溶于电解液的问题,同时又不降低电极整体的容量。进一步研究聚合物微观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和孔结构)与储锂性能的构效关系,并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和原位红外测试技术,探究该类聚合物的储锂机制,为高容量、高性能有机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有望为突破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提供科学基础。

项目摘要

发展高容量、高稳定性的有机正极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策略。然而有机正极材料存在易溶于电解液的问题,导致其低的实际比容量、快的容量衰退和差的循环性能,严重制约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项目设计合成了含六氮杂苯并菲的功能单体,然后与胺类单体通过溶剂热法反应制备了具有高密度储锂位点的聚酰亚胺类正极材料,实现了储锂位点在共轭多孔聚合物骨架上的均匀高密度分布,从而获得了高容量、高稳定的聚酰亚胺类正极材料。优化的聚合物电极在半电池中显示出了高的储锂容量,高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发展了一系列含六氮杂苯并菲聚合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同时,采用理论模拟手段研究了含六氮杂苯并菲聚酰亚胺类正极材料(HCBHAT-PH)的储锂机制,发现该类聚合物的单元结构可存储锂离子的理论数量为9,储锂位点是六氮杂苯并菲基团中的六个氮位和酰亚胺中的碳基。本项目为高密度储锂位正极材料的设计发展提供了思路,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对有机正极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的产业价值。项目完成总共发表了12篇SCI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件。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圆满完成了项目申报书中的成果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DOI:10.19964/j.issn.1006-4990.2020-0450
发表时间:2021

刘栋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608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7023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7106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60517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9071712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30670170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029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6007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904394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606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40460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70150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7025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023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70131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931108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0205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0018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苯醌基金属有机框架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批准号:2190520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罗志强
学科分类:B0905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钌基层状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其储锂机制

批准号:5157210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春忠
学科分类:E0208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一类含氮杂环高性能聚酰亚胺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批准号:2110408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马晓野
学科分类:B05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微胶囊”结构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批准号:2160622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美日
学科分类:B08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