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长度是生态系统基本属性,研究食物链长短及其决定因素是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动态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青藏高原在全球环境演化中的地位重要,其湖泊生态系统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能量食物网与食物链长度为切入点,探讨青藏高原湖泊食物链长度的区域格局及其与全球格局的尺度转换特征。结合湖泊地理气候信息、湖泊形态、生产力、生物地理区系与组成特征等因素,分析食物链长度的区域与局域决定因素,以此补充和完善现有食物链决定因素假说。本研究将为认识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生态环境中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证据与资料,也为评估全球变化下青藏高原湖泊群的响应与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目以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全球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显著特点,对该区域主要大型湖泊生态系统及其周边小型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能流食物链长度(EFCL)研究。研究内容包括:EFCL水平与垂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大小与EFCL关系;生态系统资源可利用性与EFCL的关系;环境变量与EFCL的关系;食物网内部群落结构及相互作用与EFCL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大湖中,并未发现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布格局,这与区域环境条件同质性有一定关系;(2)与EFCL生态系统大小决定假说相悖,分析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EFCL与生态系统大小的关系不显著,可能与湖泊大小梯度范围较小有关;(3)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内部结构及动态与EFCL的关系研究表明,EFCL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假说主要受到顶级消费者杂食性主导;(4)与全球EFCL数据相比,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EFCL呈现长度较短,结构单一的特征。总的来说,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EFCL的局域限制因素,决定了其在全球格局中的特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合著科研论文为例
冲击电压下方形谐振环频率选择超材料蒙皮的沿面放电长度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格局设计及其评价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地下食物链互作及其生态功能
杂食性对食物链长度的塑造作用研究
青藏高原腹地活动层导热率分布格局及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