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表明,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将工业设计发展作为创新经济时代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与政策组成部分,专门针对服务业的创新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网络也成为体现多主体参与和协作的政策进程研究与实践的新范式。我国已经开始制定工业设计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但现有政策研究与实践仍是以制造业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政策工具选择以及以"过程阶段论"为主流的政策制定模式,不能切实体现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创新特点与政策需求。本研究从工业设计服务活动创新特点与产业创新模式出发,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揭示工业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网络的静态构成与动态运行机制,探究不同政策网络类型的政策工具选择。旨在为我国工业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网络的构建与政策工具选择提供坚实有效的理论依据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延式发展模式带来的威胁,以及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的战略需求,如何在发挥现有制造能力的优势上开发培育具有差别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而孕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已势在必行。而我国工业设计至今还存在产业规模小,设计人才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少、政府、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研究机构产业发展的支撑薄弱等多种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并制定推动设计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而现有的政策研究与实践仍是以制造业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政策工具选择以及以“过程阶段论”为主流的政策制定模式,不能切实体现工业设计服务业的创新特点与政策需求。本研究试图从政策网络的视角,揭示满足设计服务业需求的政策制定进程与模式,旨在为我国工业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网络的构建与政策工具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本研究首先明确了工业设计服务的内容及产业边界,进一步探讨了研发与设计的区别和联系,研究发现,随着简单产品向复杂产品的过度,设计与研发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其次,在分析设计产业特征与创新模式中发现,目前我国的设计行业呈现出设计人员总体年轻化、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发达经济地区、设计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创新活动类型多样、以知识为核心的设计产业管理等特点,并形成了“用户驱动的设计创新”模式。第三,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设计服务业的政策网络形态与运行机制。基于对网络主体构成、网络结构特征与制度特征分析了设计服务业政策网络的静态构成;并提出政策网络制定与咨询阶段是政府引导型的议题网络、政策网络执行阶段是NGO协作的职业化网络、政策网络评价阶段还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网络。第四,根据政策进程的不同阶段所体现的不同政策网络类型研究政策工具的选择。在政策制定与咨询阶段,主要政策工具选择应集中体现在如何促进信息的顺畅流通与多主体参与的权力。政策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亲市场程度低,但强制性程度并不高的特点;政策执行阶段是NGO协作型政策网络,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呈现分权化特征。管制(或规制)、补贴、服务合同的外包、公私合作等成为政府常用的政策工具;在政策评价阶段,政策网络中的行动者为了保证信息流动的顺畅、真实性、公正性、独立性、客观性,就需要选择信息类工具,如公告、新闻审查、信息网络平台搭建等。最后,初步提出了政策网络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量化处理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基本完成预期研究内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事实特征、内在机理和政策优化
多层次创新网络对科技服务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国大城市工业设计企业集聚模式与网络创新绩效研究:以北京为例
空间匹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与创新型城市形成机理研究及政策效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