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研究是当前核结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实验上已经建议了二十多个候选手性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主要集中在100和130核区,形成了2个"手性原子核岛"。我们最近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除了100和130核区之外,还存在新的"手性原子核岛"。以探索新的"手性原子核岛"为研究目标,本项目拟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合建的联合测量装置上,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奇奇核76Br,78Br和奇中子核81Kr的高自旋态。利用在束伽马谱学方法,对反应中的退激伽马射线进行符合测量,建立能级纲图,提取转动带的实验信息,并与粒子转子模型等理论结果相比较,探索目标核可能存在的手征带结构。结合我们已观测到的80Br手征带的实验结果,预期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手性原子核岛"。我们将系统分析比较不同核区的手征双重带,为整体了解和把握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奠定基础。
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研究是当前原子核结构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目前实验上已经观测到质量数约为100和130的两个手性原子核岛。基于我们之前首次在80核区建议了第一例手性原子核Br-80,以及在该核区的实验数据调研和理论计算,我们认为在80核区也应该存在一个手性原子核岛,并以此为目标开展研究。我们在南非iThemba 国家实验室的伽马终端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Br-78的高自旋态,观测到一条新的转动带。基于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理论计算,我们建议这条新转动带与晕带组成一对手征双重带,从而表明Br-78也是手性原子核。此外我们还在Br-78中观测到多重手征带的八极关联效应。我们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南非iThemba国家实验室也分别完成了布居Br-76和kr-81的高自旋态实验,目前数据正在处理分析之中。此外,我们通过在束伽马谱学的方法研究了Se-76, Pr-141和In-115的高自旋态,扩展了这几个核素的能级纲图,建议了Ag-107为多重手性原子核。在本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形变原子核结构中的新奇现象与新物理探索
羰基还原的新反应模式及手性苯酞合成新方法的探索
原子簇组装纳米材料的探索研究
“非手性标记”的手性对映体识别——SERS新方法探索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