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研究日本东北和智利的地震循环过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402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周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林晓光,董杰,徐长仪,杨君妍,孟祥超,汪秋昱
关键词:
滑移分布速率—状态摩擦模型地震循环环太平洋俯冲带空间大地测量
结项摘要

Seismic cycles of the circum-pacific subductions, where two largest earthquakes – the 2011 Tohoku (Mw 9.0) and the 2010 Chile (Mw 8.8) – occurred, are an international hot topic in the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re are a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on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two earthquakes, many problems are still unsolved. For example, did the shallow of subducting plate lock during interseismic period? How does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affect the earthquake cycle? Can afterslip occur in the seismogenic zone where the large rupture happens?.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roposal,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whole seismic cycle process including interseismic coupling (locking), coseismic slip and afterslip by using space geodetic data such as GPS and GRACE for Tohoku and Chile subduction zones. To clarify the seismic cycles, we will invert for coseismic slip, study on the time dependent slip inversion from geodetic time series, establish a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model under a spherically layered Earth with a Burgers body of two viscosities, uncouple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and afterslip from GPS and GRACE, obtain the interseismic coupling and estimate uncertainties of models. Finally, we will implement interseismic coupling, coseismic slip and afterslip models to validate the rate – state friction law. And we will als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cycle of the circum-pacific subductions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ev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proposal can provide experience for intraplate events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isaster reduction.

环太平洋俯冲带的地震循环是国际地震学的研究热点。日本东北和智利分别在2011年和2010年发生了近年来全球最大的两次地震。尽管它们的物理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由于研究采用的数据和方法不同,仍然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如:靠近海沟处是否存在震间闭锁?黏弹性松弛怎样影响地震循环?余滑的位置是否与同震的相重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将利用空间大地测量GPS和GRACE数据,对包括震间耦合、同震滑移及余滑在内的地震循环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内容包括:反演同震滑移分布;反演时间依赖的断层滑移演化;建立双粘滞度Burgers体的球体黏弹性松弛模型;通过迭代拟合震后GPS和GRACE数据得到粘滞度和余滑模型;确定震间耦合度;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最后,利用地震循环过程模型检验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比较分析环太平洋俯冲带的地震循环,总结该类事件过程的特征,为板内地震的研究提供经验,为防震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GPS和GRACE时间序列,提取了各地震循环阶段(震间、同震和震后)的变形和重力变化。基于贝叶斯框架,给出了一种能够同时确定空间平滑因子、时间平滑因子和断层滑移分布演化的方法,并估计了反演结果不确定度。利用平静期的GPS位移场,扣除块体旋转效应后得到了俯冲带的耦合度。基于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利用GPS同震位移场和GRACE同震重力变化反演了2011年日本东北Mw9.0和2010年智利Mw8.8地震的同震滑移分布。建立了径向分层、自重、无自转、可压缩、球形的Maxwell体和Burgers体地球位错理论模型,正演了两次地震事件的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考虑地幔黏弹性松弛效应后,根据时间依赖的断层滑移反演方法,利用震后剩余GPS变形资料反演了余滑分布演化,并检验了状态-摩擦定律模型。结果表明,2011日本东北地震的最大滑移量达到约60m,破裂过程持续了约120s,40 -100s为主破裂,从震源向海沟浅处传播,再向深处传播,释放约81%的地震矩。海底GPS震后变形观测和GRACE震后重力变化数据表明,2011日本东北地震后经历了快速的黏弹性松弛调整,需要一个Burgers体黏弹性松弛模型解释观测数据。利用GPS资料,通过迭代反演确定了地幔的黏度参数和余滑分布,最佳模型为:软流圈(40-220km)的瞬变(Kelvin)黏滞度为1×10^18 Pa s,稳态(Maxwell)黏滞度为1×10^19 Pa s,上、下地幔的稳态黏滞度分别为10^20 Pa s和10^21 Pa s;余滑分布主要集中在同震滑移的正下方,与同震滑移形成互补,累积余滑最大达到8m。利用GRACE震后重力变化确定的黏滞度参数与GPS结果相似,只是软流圈瞬变黏滞度为5×10^18 Pa s。2010年智利地震的最大滑移量超过15m,累积余滑达到1m。日本和智利俯冲带在整个地震循环中,断层同震滑移最大的位置发生在震间期耦合度最高的地方,即断层的浅部;余滑主要集中在比同震滑移更深的韧性区,即条件稳定区域。研究结果进一步增进对环太平洋俯冲带地震循环过程特征的理解,可作为全球其他俯冲带地震循环的研究的依据,也可为大陆逆冲带地震循环过程研究的提供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周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003115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002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7201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47318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8870232
批准年份:1988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280010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0089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401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7021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多源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反演地表质量重新分布

批准号:412040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魏娜
学科分类:D04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利用多源大地测量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物质迁移特征

批准号:4190408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国庆
学科分类:D040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内部质量迁移过程

批准号:4133106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孙文科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31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综合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批准号:40574005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施闯
学科分类:D0401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