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藻的生物组装成形基础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7502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2.00
负责人:姜兴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樊锐,王瑜,雒悦豪,潘骏峰,张鑫,兰明明,张景建
关键词:
生物加工仿生制造生物组装成形成形控制非传统加工
结项摘要

通过控制本身材质机械强度较高的硅藻群体按照一定方式组装,"加工"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器件,实现生物组装成形。该方法的特色是:成形素材不是以往简单细胞微粒或生物质微粒,而是具有复杂形体与亚结构及SiO2材质的硅藻群体,采用Bottom-Up构形方式(自下而上方式),经组装成形后,可以"加工"出规模大、维数高的复杂微纳结构,从而导致微纳结构新的性能演变规律,并将生物单体成形研究阶段推向了生物群体复杂构形研究新阶段,对提升生物加工成形的学科地位和扩大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技术关键是硅藻组装成形的控制方法,目标是通过硅藻群体组装成形方法制备出复杂微纳结构,用于制作缓湿生物芯片或者缓释表面,进一步拓展生物加工技术体系。

项目摘要

大量生物具有现有加工工艺较难加工出的微纳米结构,而生物加工成形方法,就是直接利用这些微生物形体,制作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器件。本课题通过控制本身材质机械强度较高的硅藻群体按照一定方式组装,“加工”出功能微器件,实现生物组装成形。该方法的特色是:成形素材不是以往简单细胞微粒或生物质微粒,而是具有复杂形体与亚结构及SiO2材质的硅藻群体,采用Bottom-Up构形方式(自下而上方式)。课题组从机械角度对硅藻的材质和结构进行了分类;通过对硅藻的特种培养,得到了具有特定形貌的硅藻群体;同时提出了多种基于硅藻的单层阵列化、密排组装,多层阵列化组装等工艺方法;得到了基于硅藻的阵列化荧光吸附检测生物芯片,其荧光检测效果较传统生物芯片精确度提高3倍以上。因此,通过生物组装成形加工出的规模大、维数高的复杂微纳结构,导致了微纳结构新的性能演变规律,并将生物单体成形研究阶段推向了生物群体复杂构形研究新阶段,对提升生物加工成形的学科地位和扩大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姜兴刚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47503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硅藻结构化生物连接成形基础研究

批准号:5120501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蒋永刚
学科分类:E05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硅藻的生物吸附成形研究

批准号:5130544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文强
学科分类:E050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微生物模板的微纳结构精准组装成形基础研究

批准号:5177502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蔡军
学科分类:E050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微生物的生物生长成形基础研究

批准号:5080500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蔡军
学科分类:E05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