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我国南方乡土营造的源流和变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8784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李浈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雷冬霞,王红军,杨达,刘军瑞,唐黎洲,朱友利,闫启华,王之玮,赵明书
关键词:
遗产保护民族建筑古代建筑
结项摘要

This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local technology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cope of the study mainly includes the Hakka areas in Fujian, Guangdong, Jiangxi Provinc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Guangdong and Guangxi areas);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ern China; Minority region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is, we want to study all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the south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typical craftsman factions, we want to us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f the path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ncient China 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in those areas. We have already researched the ruler system, the craftsman factions,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in the south of China, so through this project, we hope to reach two goals: Horizontally, we hope to 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systematicn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outher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Longitudinally, we want to study the origins and changes of the craft in the south area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during our research, we can also promote the authenticity protection of local architecture.

本题拟在江南乡土营造技艺研究积累上进一步拓展深化:范围上重点关注闽粤赣客家地域、岭南两广地域、浙闽粤沿海地带和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域等,进而覆盖到南方乡土建筑的全部;思路上应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初步区划的认知和典型营造匠帮(如香山帮、东阳帮、绍甬帮、温台帮、抚州帮、高安帮、赣南帮、泉漳帮、闽北帮、汀州帮、梅州帮、广府帮等)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历史上驿路、水路、海路、商路、移民道等重要文化和技术传播路径,以“意、技、形”为核心探讨这些主要线道上区间乡土营造技艺和建筑型制间的异同和关联,进而解决南方营造技艺传播的线路、方式、内容、规律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尺系、手风、匠派、形制等多方面比较和深入挖掘,横向上可完善南方乡土建筑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纵向上可深层揭示南方营造技艺的源流、变迁及其对官式建筑的某些影响,弥补建筑史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或空白。并能抢救濒危的营造技艺,促进乡土建筑的真实性保护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南方的历史文化传播线路的系统化挖掘、梳理与提炼。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文化传播的主要线路,并加以系统化。通过梳理几个系统之间的分合关系和主次关系,进而找出与古代营造密切相关的传播路径或传播网络,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播中的一些作用和影响大小、主次等。. 二是探讨了南方几个主要文化传播线路上,乡土营造的动态变化。在前期对南方营造区系的初步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究了江南区域与客家区域在营造技艺方面的关系、我国东南沿海海运传播线路下乡土营造的相互关系,以及江南营造与北方官式建筑的某些关联性。江南地域的乡土建筑是南方建筑的主体,历史上南北的技术交流多与这一区域的匠帮有关联。. 三是对传统营造区系的对比、分析和细化。在传播学的视野下,按文化交流线路的历史频度,结合尺系、手风、匠派相关研究成果,密切关注营造的主体——即传统匠师本身的迁移和交流情况,特别有助辩析更为准确的营造区划。比如这次成果明确的吴系、浙系、闽系等。特别是对浙系乡土建筑,我们从尺系历时性的视角,详细解读了这些乡土建筑的时代源流。再如赣系乡土营造,我们通过赣小尺、赣中尺和赣大尺的区分,从大量的实例和匠师调查资料出发,结合历史地理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类型学等分析,更为系统而准确地掌握了区系的划分方法和区划的边界,使乡土建筑营造谱系认识更进了一步。. 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原计划目标。. 一是在在宏面层面深化南方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的整体性研究,进一步廛清区划,确定了更为详细的谱系。二是辨析技艺关联,正本清源,深入探讨了区域内营造派系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具体主要以文化线路特别是技术传播路线为突破口,结合典籍如宋《营造法式》、元《鲁般营造正式》、明清《鲁班经匠家镜》和晚近的《营造法原》等作为突破口,廓清南方地域在北方移民背景及文化交流下,其营造技艺的吸收、涵化与传播过程,明析了典籍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并最终促进对古代南方建筑研究的深化。特别是在传播学思路下的关联性研究,取得一定的实效和成果。后续,我们拟进一步系统梳理官方因素和民间因素对官式和乡土建筑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他们视作研究南北方官式与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区划和谱系研究的突破口和途径,力图找到相关的科学依据和真实线索,并解决更多的学术疑难。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2

近代租界城市日常空间生产与演化 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

近代租界城市日常空间生产与演化 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1
3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DOI:10.13204/j.gyjzG20052404
发表时间:2021
4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DOI:
发表时间:2016
5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DOI:10.11947/j.AGCS.2020.20190222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在江南地区的源流及变迁机制研究

批准号:5157833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蔡军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低技视野下乡土营造的基质传承与调适性研究 ——以西南侗族区域为例

批准号:5177842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红军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生态安全视野下的西北绿洲聚落营造体系研究

批准号:5077814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王军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的红河哈尼族乡土景观

批准号:3160057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高凯
学科分类:C161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