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sPmy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相关组分作用位点的定位及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159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诸欣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静,顾园,魏骏飞,赵夕,张知非,杨小迪,崔世娟,王云云
关键词:
免疫逃避机理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副肌球蛋白结合位点旋毛虫
结项摘要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sPmy)是本课题组新发现的一个抗原蛋白,近期研究显示该蛋白通过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重要组分C9结合,阻碍MAC的组装,使旋毛虫逃避宿主补体系统的杀伤。本课题将在表达重组TsPmy蛋白截短片段及合成重叠短肽的基础上,应用Western blot、ELISA和定点突变等方法,明确重组TsPmy与补体C9的结合位点;研究结合位点多肽对补体C9聚合反应及补体介导细胞溶解反应的影响;同时,制备识别结合位点多肽的单抗,评价单抗在补体对旋毛虫体外杀伤中的作用。本研究将精确定位重组TsPmy与补体C9结合的位点,探究并证实TsPmy在补体介导免疫杀伤中的功能,从新的视角揭示旋毛虫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也将从另一个侧面深入阐明重组TsPmy作为疫苗候选抗原分子的免疫机理,为抗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关键准确的分子靶标和更充足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s-Pmy)是本课题组新发现的一个抗原蛋白,近期研究显示该蛋白通过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重要组分C9结合,阻碍MAC的组装,使旋毛虫逃避宿主补体系统的杀伤。本课题在表达重组Ts-Pmy蛋白截短片段及合成重叠短肽的基础上,应用Far Western blot及Dot blot方法,明确重组Ts-Pmy与补体C9的结合位点;通过红细胞溶血实验,研究结合位点多肽对补体C9聚合反应及补体介导细胞溶解反应的影响;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识别结合位点多肽的单抗,评价了单抗在补体对旋毛虫体外杀伤中的作用。本研究精确定位了重组Ts-Pmy与补体C9结合的位点,探究并证实Ts-Pmy在补体介导免疫杀伤中的功能,从新的视角揭示旋毛虫可以部分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相关分子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2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8360.2019.08.011
发表时间:2019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sPmy重组抗原对补体介导免疫杀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087220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诸欣平
学科分类:H22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启动因子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7183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诸欣平
学科分类:H2203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补体亚溶胞膜攻击复合物对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批准号:811719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胡维国
学科分类:H1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旋毛虫种群遗传结构及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批准号:3140218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晓雷
学科分类:C18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