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抑制肿瘤及其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靶向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载体,其可以携带药物实现靶向治疗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利用肽库技术获得一些多肽,能靶向于微小转移灶的多肽却很少。而TMTP1是我们利用细菌鞭毛肽库筛选得到,它能特异性靶向识别多种高转移潜能肿瘤细胞、恶性肿瘤原位、转移灶甚至是微小转移灶,该肽也得到国际同行认可。本研究拟借助TMTP1的靶向性,采用体外合成各种复合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肽段的生物学特性和亚细胞定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CCK-8,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复合肽对卵巢癌细胞的亲和力及靶向细胞毒性;借助核转运-激活试验和凝胶迁移滞后实验等方法阐述复合肽作用机理;建立皮下瘤和肿瘤转移模型,验证复合肽对卵巢癌及其转移灶的靶向性识别和抑制作用。通过本项目研究,将TMTP1与细胞毒性肽(NBD)偶联,旨在为抑制卵巢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探寻一种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背景:卵巢癌病死率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如何寻找特异性靶向载体携带小分子药物针对性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灶、甚至微小转移灶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题。肽库展示技术的出现为寻找有效的靶向载体并实现靶向治疗带来了很好的契机。目的:我们利用获得的靶向肽(TMTP1)为基础,筛选出能特异性靶向卵巢癌及其转移灶的复合肽,应用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方法:FITC-TMTP1分别作用卵巢癌细胞系C13K和OV2008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肽亲和力;MTT法检测TMTP1-TAT-NBD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情况;集落形成试验检测TMTP1-TAT-NBD抑制卵巢癌细胞系克隆形成的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TMTP1-TAT-NBD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MTP1-TAT-NBD对卵巢癌细胞系中NF-κB蛋白的表达;NF-κB激活-核转运法检测TMTP1-TAT-NBD抑制卵巢癌细胞C13K中NF-κB基因的激活。建立动物模型,验证复合肽对卵巢癌及其转移灶的靶向性识别和抑制作用。结果:TMTP1对卵巢癌耐药细胞C13K有靶向性,对其配对敏感细胞OV2008靶向性差。TMTP1-TAT-NBD可以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C13K和OV2008的增殖(P<0.05)和克隆形成(P<0.05),并且能够促进两株细胞的凋亡(P<0.05),且TMTP1-TAT-NBD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同时TMTP1-TAT-NBD对C13K的作用较OV2008明显。Western Blot法检测TMTP1-TAT-NBD作用后的卵巢癌细胞C13K中的NF-κB蛋白的表达,发现有明显的下调(P<0.05),而OV2008中NF-κB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NF-κB激活-核转运检测显示TMTP1-TAT-NBD可明显抑制NF-κB的核转运(P<0.05),即其抑制NF-κB基因的激活。TMP1-TAT-NBD体内治疗表明,该肽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vTMP1-TAT-NBD无效应。结论:TMTP1-TAT-NBD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是由于TMTP1-TAT-NBD可以抑制NF-κB基因的激活,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促进细胞的凋亡。通过本项目研究,获得抑制卵巢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小分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论争与研究动向
分子超声成像介导靶向多肽TMTP1示踪及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宫颈癌的初步应用研究
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特异多肽介导卵巢癌靶向基因治疗
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放射性靶向纳米胶囊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Butelase 1处理的多肽逻辑门及其癌症靶向治疗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