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和骨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骨移植及人工骨移植等)效果均不是理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向诱导分化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显著。然而,大量研究表明,以往的诱导剂(如化学药物、细胞因子等)存在不足,有的同时还会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有的甚至抑制细胞增殖,因而制约了BMSC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以杜仲叶提取物为诱导剂,具有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吸收、调节骨代谢的作用,可促进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同时还能抑制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和上调 Cbfa1mRNA 的表达。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采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杜仲叶进行生物导向分离,揭示其活性物质基础,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为BMSCs骨向分化诱导剂的优化及杜仲叶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杜仲叶总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药效及机制研究,并对杜仲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其活性物质基础,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下:.杜仲叶总提取物的药理作用:(1)可以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能明显增加其骨密度、骨小梁数量、以及改善骨代谢平衡;(2)能促进SD 大鼠成骨细胞增殖、骨钙素的表达;(3)可以通过提高ERK和AKT磷酸化表达水平,激活Shp2及促进Erk 的活性,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且成骨细胞增殖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可以通过激活Shp2 的磷酸化从而促进大鼠大鼠骨质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本课题组对杜仲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从中分离得到8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9个、黄酮类化合物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12个、其它类型化合物16个。.对以上5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活性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绿原酸可以通过激活Shp2 继而促进Erk 的活性,从而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2)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4种成分均可协同经典成骨诱导剂干预细胞,对SD大鼠BMSCs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对关键转录因子Runx2、Osterix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3)槲皮素还可通过激活ERK 磷酸化,从而促进BMSCs 细胞的增殖;(4)槲皮素、槲皮苷、(+)-丁香脂素、松脂醇二葡萄糖苷4种成分能抑制BMSCs脂向分化,其中槲皮素和(+)-丁香脂素是通过下调PPARγ2、C/EBPαmRNA 的表达、进而达到抑制大鼠BMSCs 成脂分化作用的。.因此认为,杜仲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可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丁香脂素、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能抑制BMSCs脂向分化;而槲皮素、槲皮苷既可以促进BMSCs成骨分化,又可以抑制BMSCs脂向分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氧化石墨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云南白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低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力学信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