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核心是确定一个合理、规范、实用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水平系数,为实施省、全国统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体研究包括:国外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施状况及演进规律;根据中国实际条件研究确定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起点水平和目标水平,提出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适度水平理论框架;接着以收入差距为依据,以人口结构、地区经济差异、城乡流动等为参数,提炼出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系数综合数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省、全国统筹层次养老保险资金收支平衡进行测算;再接着对养老保险省、全国统筹层次的经济社会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提出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的经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课题研究对于丰富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和完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是测量养老保险统筹模式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指标,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模式选择的核心依据,在国家提出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目标背景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由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模型与方法、全国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实证分析、财政补贴适度水平、异地接转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全国统筹方案选择及其对策建议九大部分构成,其主要内容概括为: “一核心”、“两类型”、“四模式”、“六方案”、“两检验”、“一对接”。在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生存公平劳动公平、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等理论观点基础上,提炼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核心系数模型,依据分层平均递进规律设计全国统筹 “四模式”,发现统筹层次、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系数之间的联动收敛规律,并根据“双检验”(帕累托检验和适度水平检验)和“一对接”(与省级统筹合理对接)原则,确定收入再分配系数对接的最佳模型是模式Ⅲ。模式Ⅲ原型即为分层平均统筹类型,模式Ⅲ变形即为分比例统筹类型,两者共同构成全国统筹“两类型”。依据“两类型”、“四模式”设计全国统筹“六方案”:方案1,全国平均工资模式;方案2,(全国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工资)/2模式;方案3,(全国平均工资+省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工资)/3模式; 方案4,替代率15%中央统筹模式;方案5,替代率10%中央统筹模式;方案6,个人指数化工资模式。依据收入再分配系数、财政补贴水平、异地接转统筹差额及与省级统筹平稳对接,确立全国统筹分比例统筹模式(方案5)为最优选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不同坡度及植被覆盖度下的坡面流特性数值模拟
收入差距会促进创新吗?——价格效应抑或规模效应
基于细观复合材料的寒区混凝土导热系数模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挤出效应与收入再分配效果研究
基于长寿风险的养老保险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迭代动力系统混沌分析及控制研究
基于行为分析的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策略研究
收入不平等程度、再分配空间与财政分配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