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基础研究严重滞后于临床需求,尤其对发生机制认识匮乏。本课题组在前期相关研究发现内异症恶变可能与在位内膜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另已完成2例癌组织相对癌旁异位内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芯片筛查。本项目拟增加芯片筛查例数,比对获得内异症恶变候选基因表达谱,进而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等技术验证筛查结果,并检测内异症恶变患者在位内膜候选基因表达情况。结合RNAi及基因重组等技术使在位内膜细胞候选基因沉默或过表达,检测细胞增殖指标变化;利用细胞模型建立裸鼠模型,比较靶基因异常表达前后异位病灶生长情况、细胞周期、DNA倍体及增殖等情况。并检测细胞模型中靶基因传导通路上下游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功能鉴定。经过筛查、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及鉴定等系统研究,探讨内异症恶变靶基因及其在在位内膜表达及意义,进而为內异症恶变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本课题按照科研计划,顺利利用甲基化CpG岛富集结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MCA-RDA)筛查3对卵巢内异症恶变病例癌及癌旁异位内膜新鲜组织中差异甲基化CpG岛片段,测序后共获得40个差异甲基化片段。根据Takai and Jones所提出的CpG 岛判定标准,对此40个差异甲基化片段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其中14个基因符合CpG 岛的判定标准,而其中9个位于所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所对应的基因即为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候选基因根据基因功能,候选基因分为三类,包括:(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RASSF2,RUNX3;(2)代谢相关酶类基因:GSTZ1,CYP2A,GBGT1,NDUFS1及(3)细胞粘附等相关基因:SPOCK2,ADAM22,TRIM36。所获得的9个基因中,已知与肿瘤相关基因有RASSF2,RUNX3,GSTZ1,CYP2A,NDUFS1,SPOCK2 ,ADAM22,TRIM36,与卵巢癌相关的基因仅有CYP2A,与内膜癌相关的基因有RASSF2及RUNX3,均未检索到其与内异症相关的文献报道。其中,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针对RASSF2、SPOCK2及RUNX3等与甲基化相关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论文发表或正在发表中。同时,实验结果提示,在位内膜候选基因异常表达与内异症恶变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解决内异症恶变组织标本获取困难、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缺乏等客观条件带给内异症恶变研究的困惑,成功建立了大鼠内异症恶变模型,取得满意结论(论文正在发表中)。另外,在本课题支持下,还针对内异症发生机制其他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相关初步探讨,获得理想结果,再一次成功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使系统研究更加良性循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在位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候选靶基因分析及功能鉴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icroRNA表达差异分析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患者在位子宫内膜microRNA的表达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在位内膜 LncRNA BANCR 竞争性抑制 miRNA-612 上调 CPNE3 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