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驱动农业转型对乡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118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1.00
负责人:钟太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志刚,陈逸,金佳鑫,漆信贤,高燕语,赵泽慧,刘芳,戴垠澍,汤淯媚
关键词:
农用地土地利用转型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土地经济
结项摘要

Since 2012, there have been 6 “No.1 Central Document” mentioning foster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NP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released a plan on fostering NPF in January 2017, aiming to annually increase 1.46 million NPFs to promote agrarian transformation from subsistence and semi-subsistence agriculture to commercial and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will widely affect rural land use of China. To our knowledge, these following aspects have remained under-researched: (1) the “displacement effect”of agrarian transition to commercial agriculture, which is also called as indirect land use change; (2) the “land saving/sparing effect”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caused by agrarian transition to commercial agriculture, referring to save land from agricultural expansion due to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3) the impact of agrarian transition on non-agricultural land expansion; (4) the difference in land use between commercial farmer and subsistence peasant, local and non-local commercial farmer. This proposal plan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n land use conversion, land use intensity change and land use transition of fostering NPFs driving agrarian transition, and focus on investigating the “displacement effect”, “land saving effect”and direct land use change caused by fostering NPFS driving agrarian transition, b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partial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The outputs of the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 aid understanding the distant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istant driver of land use change.

2012年以来连续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前规划年均增加146万“新型职业农民”、以此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会广泛影响乡村土地利用。从所掌握的文献看,农业转型对其他尤其是非邻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移位效应”)、集约度提高减少农业用地扩张(“节地效应”)以及对乡村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忽视了技能培训改变农业人力资本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及“纯农户”中“自给农民”和“商业农民”、“职业农民”中“外来”和“本地”农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运用多方式相结合获取数据、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有偏和一般均衡分析相结合,从土地利用主体和区域两个层次,基于土地用途变更、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三个角度,着重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驱动农业转型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移位效应”、“节地效应”和直接土地利用变化。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远程驱动和远程影响。

项目摘要

2012年以来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年均增长146万“新型职业农民”、以此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对乡村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江苏南京和江西于都两个研究区,开展了3次农户问卷调查、共获得了825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遥感数据解译,获得了南京市农业大棚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着重分析了农民“外来化”对农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农民职业化与农地利用“大棚化”的相互关系、“返乡农民”与土地利用多样性的联系、新型经营主体与生态农场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农地非农户的远程耦合与驱动机制。我国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自给农民向商业农民转型的过程,但与欧美等国家的农民转型不同,我国农民“职业化”转型是发生在人多地少、小规模土地经营条件限制下的转型,其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特征介于自给农民和商业农民之间。在大城市郊区农民的“职业化”还伴随着农民的“外来化”。本研究表明,农民的职业化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农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在大城市郊区,与“菜篮子工程”实施一道、农民“职业化”促进了农业大棚的扩张,从全国层面来看,“职业农民”培育也与农业大棚扩张之间有正向关联;对“返乡农民”的土地利用分析表明,外来农民和返乡农民的生产多样性均低于本地非返乡农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混合组织型农场在农业多样化与活动多样化的决策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农场中农业多样化程度相对较高。耕地非农化不仅受本地(本区域)发展驱动,还受外地(其他区域)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最终消费隐含的耕地非农化面积通常大于自身耕地非农化的实际面积,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则正好相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DOI:10.14116/j.nkes.2021.03.003
发表时间:2021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钟太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自然灾情形成影响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49671001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史培军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1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新疆南疆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4096103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满苏尔·沙比提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转型期中国失地农民特征、创业环境对失地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7100201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孙红霞
学科分类:G0213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黄土高原政策驱动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农业响应模式

批准号:4037105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徐勇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