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长尾山雀和银脸长尾山雀的物种形成与种间杂交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7224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8.00
负责人:雷富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晓兵,张德志,邵施苗,蔡天龙,权擎,郝艳,管玉艳,赵敏
关键词:
杂交带脊椎动物物种分化进化历史遗传距离
结项摘要

The Black-browed Tit and the Sooty Tit are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differentiation was extremely low, with shared haplotypes in the hybrid zone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and also found that unidirectional mtDNA gene flow from A. fuliginosus to A. bonvaloti, which suggested that historical hybrid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elective sweep and/or genetic drift might be the main causes of this patterns. Our recent preliminary study revealed hybrid individuals from the hybrid zone implying ongoing gene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which suggests an ecological speciation pattern with gene flow hypothesis. This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the speciation modes and interspecific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The project therefore will focus on: distribution and forming of the hybrid zone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the impacts of gene flow on the genomes, with digging and 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speciation related genes. Our research would highlight the theoretical importance in ecological speciation and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with gene flow.

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和银脸长尾山雀(A. fuliginosus)是长尾山雀属内一对近缘种。早期研究发现两种之间具有极小的线粒体遗传距离,在其分布重叠区具有共享的线粒体基因单倍型,且有从银脸长尾山雀向黑眉长尾山雀的单向基因流,推测可能是由于种间杂交,结合选择性清除或遗传漂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近期发现了杂交带内存在杂交后代,因此推测两种之间目前依然存在种间的基因交换,符合伴随基因流的生态成种模式。为此,本项目重点探讨:两个物种接触带的分布与成因;基因流对其基因组产生的影响以及物种形成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定位等等,旨在进一步探讨近缘种的成种模式和种间遗传关系。本研究将会在探讨基因流对物种的形成和分化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项目摘要

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和银脸长尾山雀(A. fuliginosus)是长尾山雀属内一对近缘种。早期研究发现两种之间具有极小的线粒体遗传距离,在其分布重叠区具有共享的线粒体基因单倍型,且有从银脸长尾山雀向黑眉长尾山雀的单向基因流,推测可能是由于种间杂交,结合选择性清除或遗传漂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研究发现了杂交带内存在杂交后代,因此推测两种之间目前依然存在种间的基因交换,符合伴随基因流的生态成种模式。为此,本项目重点探讨:两个物种接触带的分布与成因;基因流对其基因组产生的影响以及物种形成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定位等等,旨在进一步探讨近缘种的成种模式和种间遗传关系。.近缘种之间基因组异质性的分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高度分化的基因组区域(分化岛,genomic differentiation islands)随机地散落在未分化的基因组背景当中。早期理论认为,这些分化岛包含有生殖隔离的基因,从而能够抵抗基因流,进而导致这种异质性的分化格局。近期研究认为,作用于低重组区的连锁选择也会导致该基因组区域的高度分化。本项研究采用RAD-seq的数据,研究了这两个近缘物种黑眉长尾山雀和银脸长尾山雀之间的基因流和基因组分化模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物种在接触区存在显著的基因流。同时对基因组分化岛的分析表明,整体上这些分化岛并没有显示出能够抵抗基因流的证据。另外我们的结果还表明,两个物种异域种群之间的基因组的分化可能是由于连锁选择导致的,但是连锁选择并不能解释伴随基因流的接触区的种群之间基因组的分化。本研究将会在探讨基因流对物种的形成和分化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本项目发表文章4篇,其中SCI 论文3篇,另外还有1篇在审稿、1篇即将投稿;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5位、硕士研究生3位;联合举办2次国际会议、参加24人次国内学术交流会议、32人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国内大会或特约报告6次、国际会议报告8次,并邀请国际同行访问10多人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雷富民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170126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8.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3007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302.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9770092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27020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70276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0270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3006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7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红头长尾山雀线粒体谱系间雄性基因流的成因探讨

批准号:3140196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戴传银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两种长尾山雀的配对模式和后代性别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3147201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建强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两种长尾山雀合作繁殖行为发生的规律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110164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建强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扩散格局和生境选择研究

批准号:3116042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庾太林
学科分类:C0405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