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之一。其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含有两种同源性极高的拷贝SMN1、SMN2,二者仅有5个碱基的细微差异。在SMN1缺失的情况下,SMN2剪接异常导致产生的全长蛋白极少不能弥补SMN1的功能而发病。本病在治疗上一直未取得突破,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关SMN选择性剪接及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尚未明了。本项目立足于前期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SMA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剪接体对SMN蛋白表达、定位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SMN1、SMN27号外显子及其邻近区域的5个碱基差异对SMN选择性剪接、蛋白表达、定位及对SnRNP蛋白的定位及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SMNmRNA剪接及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为全面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异常剪接的机制研究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蛋白定位及干预研究
基于SMN2基因启动子区激活的脊髓性肌萎缩症干预研究
通过分析SMN基因可变剪接与转录异构体表达探究脊肌萎缩症的分子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