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PQ)中毒死亡率高,死因以往认为是呼吸衰竭,然PQ致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极高,肾功能损伤程度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肾损伤导致PQ清除减少,将加重肺损伤,增高死亡率。故阐明PQ致肾损伤机制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另一关键。前期采用新型全转录本基因芯片检测了PQ中毒小鼠肾组织的全基因全转录表达谱,经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确立 基质Gla蛋白(MGP)是触发肾损伤的核心调控基因,TGF-beta信号通路是PQ中毒肾损伤的核心通路;MGP是该通路的最上游调控基因;PCR和Western Blot证实MGP肾组织表达增高;结合MGP和TGF-beta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MGP通过抑制TGF-beta信号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肾损伤中起保护作用。为此,拟结合细胞、动物实验和PQ中毒患者血液和尿样本系统研究MGP在PQ中毒肾损伤的作用及其与TGF-beta 信号通路的关系。为临床防治PQ中毒肾损伤提供了新线索。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细胞坏死、凋亡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证据表明,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在多个信号通路中参与调控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在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检测到GSK3β散在分布。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GSK3β与亲环素F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存在相互作用。提示GSK3β可能通过磷酸化作用,参与了MPT的调控。促氧化作用的除草剂百草枯,可使氧化还原敏感的GSK3β活动显著提高。并伴有亲环蛋白F和VDAC磷酸化的增多,进而导致MPT孔的开放、细胞死亡。通过选择性GSK3β抑制剂(TDZD-8)或GSK3β缺失突变体可降低百草枯诱导亲环素F和VDAC的磷酸化,减少MPT孔的开放,提高细胞活力。相反,GSK3β异常表达的突变株细胞,百草枯可导致显著的亲环素F和VDAC的磷酸化,从而引起MPT的开放、细胞死亡。在体内,百草枯注射引起了肾脏的显著的氧化应激,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大量的肾小管细胞凋亡和坏死。与体外研究结果一致,在百草枯所致肾损伤后,GSK3β活性增强,并导致亲环蛋白F和VDAC磷酸化增加,进而导致MPT孔的开放。TDZD-8可阻断肾脏GSK3β活性,减轻亲环素F和VDAC磷酸化,减少MPT孔的开放,最终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从而改善百草枯所致的的AKI。我们的依据表明,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敏感的GSK3β活性影响MPT孔的开放,从而在AKI肾小管损伤中具有调节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MicroRNAs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Pathway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Involving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百草枯中毒致肾损伤中5-羟基-1-甲基海因形成及药理作用研究
PSTK基因异常表达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吡非尼酮保护百草枯中毒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