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系统协同与共生:机制及演化路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47308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樊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鹏,唐丽春,王志强,刘飞,王侃,陈彩虹,李梓涵昕,陈丽明,任畅翔
关键词:
协同创新共性技术中国情境共生演化路径
结项摘要

Generic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lack of gener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root of restrict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by adopting variou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cluding case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simulation and game theory, this project begins from the heterogeneity of innovation actors' capaibilities and motivations, and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capability gaps, motivation matchings, synergic and symbiosis relationships of the gener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ors. We will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s of innovation actors' capabitiy gaps on the system symbiosis stability and investigate a threshold effect. We will also find the R&D equivalence conditions of the innovation actors under differ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ir dominant intervals, find the symbiosis energy source and symbiosis path of industrial generic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innovation actors' capability growth, explore the synergy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interaction paths and key influence factors related to innovation actors' behavioral system and policy supporting system,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system as well as a policy system for the industrial gener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ly provide a deeper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stimulating the behavioral coupling and synergy as well as symbiosis of heterogeneous innovation actors of industrial generic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findings will provid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ndustrial gener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an endogenous growth path for the industri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ina.

共性技术是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立足中国情境,以创新主体的能力与动因异质性分析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博弈仿真等研究方法,对创新主体的能力差异、动因匹配与共生关系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实证检验创新主体能力势差对系统共生稳定性的影响与门槛效应;给出不同目标导向下创新主体研发程度相等条件与占优区间,发现基于创新主体能力成长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系统共生能量来源与共生路径;探索创新主体行为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协同耦合关系、互动路径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中国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与政策体系,为激发产业共性技术异质性创新主体的行为耦合与协同共生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解答。课题研究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发展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建立产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成长路径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项目摘要

项目立足中国情境,以创新主体能力与动因异质性分析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分层实证等研究方法,按照创新主体由“协同模式选择——共生关系产生——系统协同演化”的逻辑顺序,探讨了创新主体协同模式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匹配关系,构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理论分析模型,研究分析了不同系统联盟形式对共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项目研究表明:第一,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的技术基础性、技术关联性及研发创新绩效,但对共性技术的技术外部性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技术领域以及不同时期,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影响存在差异化效应。第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知识源可归结为企业内部R&D投入、产业链企业合作、校企合作研发与非正式合作四大类,企业内部R&D投入与校企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受企业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第三,企业技术能力结构经历了从专有技术、应用性共性技术到基础性共性技术的演化过程,同时伴随企业学习能力从开发性学习、到双元性学习再到探索性学习演化。企业技术能力结构演化并非简单的维度叠加,而是彼此逐步走向融合与匹配的结果。第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及其支撑体系正逐步形成,但政策工具形式较为单一,未形成综合配套使用,且三大产业共性技术支撑政策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环境优化需要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及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项目按照研究计划执行,期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2名)、硕士研究生17名(已毕业10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含录用3篇),其中SSCI论文1篇,CSSCI论文15篇,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顺利实现项目预定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樊霞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090302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87405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

批准号:7127315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纪珍
学科分类:G040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优化路径及管理对策研究

批准号:7103300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耿涌
学科分类:G0412
资助金额:15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与产业共生耦合机制及低碳优化路径研究

批准号:7160316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董会娟
学科分类:G0412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区域创新系统网络结构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涌现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7187404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马永红
学科分类:G0404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