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文化价值观可以跨时空比较,已广泛用于环境变化中人文作用的影响研究,以诊断人们的环境态度,评价文化、环境政策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水资源管理中不同主体的文化价值观,研究其与水资源管理绩效耦合规律,对解决当前水资源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实地社会调查获取黑河流域中游典型区- - 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中不同主体的文化类型特征,依据文化理论格群分析方法,判定文化类型、分析其与水资源管理绩效的相互影响作用机制,并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多情景仿真优化,从而探索水资源管理中人文因素作用分析方法,最终为不同文化类型区的水资源管理优化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建议。
当前水管理研究普遍局限于物质循环过程,缺乏对人文因素在水管理中的作用研究。项目从人文因素角度探讨水管理,无疑拓展了自然与社会学科交叉思路,又可提供直接的管理策略建议。(1)文化类型判定及其分析。实地社会调查获取甘州区水管理中不同主体的文化类型特征,依据格群分析方法,判定文化类型、世界观、水资源认知特点及其管理风格偏好,分析其与水资源管理绩效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甘州区15个乡镇居民不同文化类型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宿命论者、等级主义者、个人主义者与平均主义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性别等个体特征因素对文化类型的影响符合理论假设,可初步解释居民不同文化类型的形成。不同文化类型居民的水资源认知状况与理论分析一致。(2)管理风格与世界观差异对水资源管理绩效影响分析。结合频度分析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文化理论中提出的个人主义者、宿命论者、等级主义者和平均主义者四种风格进行实例研究,依据分值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表明等级主义者得分最高,即为最优的管理风格。运用聚类分析法判定公众的世界观,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度量不同群体的世界观与水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致性,从而判定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公众世界观主要有四种,即等级-平均主义、等级-个人主义、个人-等级主义和强烈等级主义,其中等级主义世界观影响了绝大多数公众世界观。四种世界观与其相应水资源认知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公众世界观对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影响程度较低。(3)管理风格情景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构建基于STELLA语言和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2002年到2007年的人口社会经济数据和区域自然水文数据,调试和校准模型通过有效性验证。设置研究区实际现存的3种不同未来水资源管理偏好模式:个人主义者管理偏好情景(情景Ⅰ),等级主义者管理偏好情景(情景Ⅱ),平均主义者管理偏好情景(情景Ⅲ),以2007年为模型初始年,2020年为中期规划年,2030年为远景规划年,输出3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未来水资源管理绩效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单独某种文化价值观管理偏好都有长处和短处,如个人主义管理方式有利于更彻底的改变定价结构,而平均主义管理偏好特点更加谨慎,更加符合干旱区绿洲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背景。未来最好的管理情景,可能是吸取了各种风格长处的综合型管理风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生态与经济目标权衡视角下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幸福导向的中国东西部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以钱塘江与黑河为例
需水管理导向的农村居民用水行为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基于地区间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社会水循环机理研究——以黑河流域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