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古代佛教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7830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贺从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方晓风,李秋香,辛惠元,李若水,杨澍,李沁园,项琳斐
关键词:
晋东南历史脉络佛教建筑地域性建筑特征
结项摘要

Having experienced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y,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emples, towers and grottoes,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olitical history and local culture in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has formed a typical regional character of architec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history....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researches about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mainly focused on aspects, such as wood characteristics and ag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arly inherited tectonics, there is a vacancy in the overall summary about the Buddhist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Shanxi Province,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Buddhist archetype, and even an intensive study, including the layout and addressing, spatial pattern, temple configuration, elemental building style, and regional characters. Considering of this, our project tries to study the regional history development, region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s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Shanxi Province, aiming at revealing the territoriality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filling the vacancy and enriching the study of Buddhist architectural territoriality, enrich the base research of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Shanxi Province, meanwhile, offering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whole Buddhist architecture.

佛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晋东南地区的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经历了从北魏到明清的漫长历程,与晋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政区历史以及地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颇具地域特征的佛教建筑形制和形态,是佛教建筑史中不应忽视的一部分。.近三十年围绕晋东南地区古建筑的研究,集中于早期遗构的木构特征和年代鉴定等方面,尚且缺乏对晋东南地区佛教建筑地域性发展脉络的梳理,缺乏对佛教建筑成片系统的比较,缺乏对佛教建筑形制(包括分布选址、空间格局、殿宇配置、单体造型、纹样、装修装饰等)地域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首次围绕晋东南佛教建筑的地域性,力图在同时期汉地佛教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对其地域性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筑特征及其地域性内在成因的研究,以期系统解读晋东南佛教建筑的地域性,填补佛教建筑地域性研究的不足,完善晋东南佛教建筑的基础研究,同时为晋东南佛教建筑的整体保护提供建议。

项目摘要

晋东南地区的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经历了从北魏到明清的漫长历程,与晋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政区历史以及地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颇具地域特征的佛教建筑形制和形态,是佛教建筑史中不应忽视的一部分。但以往学术界对晋东南地区古建筑的研究,集中于早期遗构的木构特征和年代鉴定等方面,尚且缺乏对晋东南地区佛教建筑地域性发展脉络的梳理,缺乏对佛教建筑成片系统的比较,缺乏对佛教建筑形制地域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四年来,本课题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调研、现场测绘、文献考证和综合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对晋东南佛教建筑实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解析,建立了现存晋东南佛教建筑实例基础资料库;2.对二十余例佛寺、佛塔和石窟展开深入的个案研究;3.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佛寺分类,对佛寺山门进行重点分析,从楼阁式、高台式、戏台式、民居式等样式探讨了晋东南佛寺山门的地域形态特征,并结合碑刻文献、图像分析,对山门形态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和设计意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尤其对戏台式山门的产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4.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和佛塔时期展开专题研究;5.此外,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城镇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晋东南佛教建筑的核心价值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保护与利用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方法。.本课题取得的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共发表相关论文11篇(含1篇录用),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交流并受邀请报告3次。本课题相关成果对开启晋东南佛教建筑的系统研究,梳理晋东南佛教建筑历史,完善晋东南佛教建筑的基础研究,填补晋东南佛教建筑地域性研究的空白,加强对晋东南佛寺、佛塔和石窟建筑的深入探讨、以及佛教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借鉴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2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4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5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贺从容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藏地区前弘期佛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5130800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牛婷婷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漠北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形态演变研究

批准号:5176805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高旭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50678082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汪永平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5136802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许新亚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