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南部气溶胶单颗粒形貌、来源及混合状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509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袁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苗苗,张淑佳,林秋寒,庞云尔
关键词:
单颗粒来源形貌混合状态老化机制
结项摘要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xing state of aerosol particle are key factors fo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air pollution. However, research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xing state of aerosol particle under complex air pollution condition is still limited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This project will select Hangzhou as an urban site and Lin’an as a background site to collect individual particle samples and PM2.5 sampl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ill be used to obtain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size, and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Ion chromatograph and OC/EC analyzer will be used to obta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in PM2.5. Our goal is to evaluate the pollution levels and gain the microcosmic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in the south of YRD. The sources will be further identified based on particle types. Combining with image processing, backward trajectories of air masse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we can obtain the mixing type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air masses. In particular, aging mechnism between organic and inorganic species in individual particles will be focused.

研究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混合状态是理解区域大气污染形成的关键因素,而针对长三角南部区域在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气溶胶颗粒物理化特性及混合状态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项目拟选取杭州城区及临安大气本底站分别代表长三角南部区域典型的城市站点及区域背景站点,在不同污染事件期间采集单颗粒样品和PM2.5样品,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单颗粒分析方法,辅以离子色谱和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的全样分析手段,获取长三角南部区域气溶胶单颗粒的形貌、粒径及化学成分等颗粒物微观理化特性和PM2.5水溶性离子及碳质成分浓度等细颗粒物整体污染特征,进而识别长三角南部区域颗粒物的类型及来源;通过深入理解气溶胶单颗粒不同混合状态,结合采样期间的后推气流轨迹及气象因素综合分析,探讨长三角南部区域城市和背景站点的气溶胶颗粒物在气团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老化机制。

项目摘要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急剧增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和科研聚焦的区域之一。然而,长三角南部沿海港口作为海陆输运的重要节点以及人为影响显著的区域,其大气细颗粒物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本项目选取全球最大的沿海港口宁波舟山港的主要货运港区(梅山港)为研究对象,发现梅山港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63.7±27.8 μg/m3,总无机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26.6 ± 13.7 μg/m3,总碳质组分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9 ± 5.1 μg/m3,NO3—、SO42—、NH4+和OM是最主要的化学组分,约占PM2.5的60%以上。铁是最主要的金属元素,V作为船舶排放的示踪元素也被检测到。主成分分析和后推气流轨迹分析显示内陆人为源排放、港口船舶排放以及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二次转化是梅山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主要的单颗粒类型为SK-rich、soot、Fe、SK-soot和SK-Fe,占所有分析颗粒总数的98%。外混的黑碳和铁颗粒粒径约为176 nm和162 nm,和富硫颗粒发生内混后,颗粒物粒径增长至634 nm(SK-soot)和623 nm(SK-Fe)。SK-Fe 的硫酸盐包裹层中检测到可溶性铁和V。.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及我国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区域性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机动车及工业的一次污染物排放。本项目选取我国长三角南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较好的特大城市杭州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气溶胶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杭州市的PM2.5-10、PM2.5、NOx、SO2和CO的质量浓度在COVID-Lock期间显著降低,平均分别降低了58%、47%、83%、11%和30%,O3的质量浓度则增加了1倍以上,对封闭措施响应最敏感的污染物是NOx。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对PM2.5-10、NOx和CO的稀释作用最明显,平均可以降低30%的污染物浓度。根据粗略估计,长距离传输事件中外源输入贡献了40%-90%的杭州城区的细颗粒物。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5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袁琦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50128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372106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072045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形貌及混合状态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2180608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齐玲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24.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人为源排放气溶胶中铁的溶解机制及含铁颗粒混合状态

批准号:4190718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朱艳红
学科分类:D07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沙尘和黑碳气溶胶的非球形单颗粒形貌模拟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批准号:4120510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学磊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城市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单颗粒混合态及其变化

批准号:4080504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黄晓锋
学科分类:D05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