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乡村弹性地域分异及其调控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119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李玉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严茂超,杨园园,李佳洺,王永生,戈大专,郑小玉,郭远智,盛盼
关键词:
乡村管理乡村发展乡村转型乡村系统城乡一体化
结项摘要

Accompany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post-reform China, there is ever enlarging urban-rural disparities and rural decline because of de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recession. This problem has impacted villages' capacity against external challenges and restricte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China's strategy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Based on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China's new normal stage,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rural resilienc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research method consists of classic theory interpretation, statistical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and field studies of selected coun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t investigates the rural resilience and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differentiati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rural system and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s also unveiled. .The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villages' capacity against external challenges, decrease of urban-rural disparities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the long run.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乡村地区人口流失、产业衰退现象日趋普遍,降低了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发展挑战的能力,制约了城乡一体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实施。项目研究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明显为背景,针对转型期京津冀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城进村退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经典理论的梳理与总结,对统计、遥感数据的分析与模拟,对城市郊区、平原农区、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域、镇域、村域的调研与调查,深入解析京津冀地区乡村弹性的基本态势,揭示乡村弹性演化的地域特征及差异性,研判乡村地域系统与工业化、城镇化等外部发展主导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探究优化提升京津冀地区不同地域乡村弹性的调控模式与路径。项目研究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乡村发展综合实力,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聚焦乡村弹性(亦称韧性)这一学术前沿,针对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衰退问题,在理论方面解析了乡村弹性与乡村统演化的科学内涵与逻辑关系,在实证方面揭示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分异、典型地域乡村弹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旨在提升乡村弹性的路径模式。研究构建了乡村弹性与乡村演化的理论模型,指出乡村演化是乡村内核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乡村弹性决定了乡村系统对外界压力冲击的响应过程、方式与结果,乡村衰退是外界环境变化冲击超过了乡村弹性调控阈值,使得乡村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乡村要素空间集聚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为核心、县级市为二级中心序次递减的过程特征,导致了城市毗邻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道周边地区为乡村成长性的热点区,而山地区、远离交通干道地区的乡村中心性偏低,要素集聚能力弱,为乡村成长性的冷点区。“以城带乡”为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的主要驱动模式。基于对阳原县、景县的乡村经济韧性评价发现,典型县域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普遍偏低,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韧性的主要短板因素。研究提出应不断加大对乡村地区发展的投入,着力增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户家庭的增收能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压力冲击的经济韧性。.项目研究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地理学报》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SCI文章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深入解析了乡村弹性理论及其实践应用,为科学解释乡村衰退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依据,也为深入认知乡村系统科学提供了支撑,丰富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内涵,使得乡村让弹性成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议题之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乡村地域贫困类型及其分异机制研究

批准号:4187118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周扬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现代乡村地域建筑设计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7841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群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乡村功能特征与地域经济模式研究

批准号:49201007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姚建衢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京津冀城乡融合机理及地域模式研究

批准号:4190121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艳飞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