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临床分离的脆弱类杆菌业胺培南耐药株中的耐药基因片段(约1.7Kb)并标记耐药基因探针(Dig-Bf-Probe)。将该基因片段再克隆到PuC19和RP4的转移启动区连接,构建质粒PIR1。通过滤膜杂交和CaCl2法以及电转化试验发现PIR1转化到大肠杆菌的频率约10(-6)~10(-8)/CFu,转化到脆弱类杆菌的频率(电转化)约10(-5)~10(-6)/CFu,直接结合转移约10(-9)~10(-10)。转化菌经传代20代抗性仍然存在,DNA探针杂交检测为阳性反应。说明耐药基因在受体菌中稳定存在。由上可知,耐药基因有可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脆弱类杆菌,在体内的转移性有待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与寄主间水平基因转移研究
肠杆菌科细菌blaNDM-1基因跨种属转移及耐药进化研究
宿主诱导共生岛属间水平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
抗生素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在人工湿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