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作为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是全身器官功能老化、蛋白质变性引起的衰老相关疾病的代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易感基因的致病机制、表达调控机制和防止白内障发病提前的趋势是国际上眼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本课题旨在围绕缝隙连接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的改变导致白内障发生这一学术理论,在前期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探讨OREBP基因表达的改变引起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Cx细胞内段与AQP0 C-末端的相互作用的变化,采用基因重组、蛋白印记、免疫荧光、缺失突变联合RNAi、免疫沉淀、蛋白融合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氨基酸残基自动计算程序,在蛋白质水平揭示渗透压改变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分子机制,也对渗透压平衡障碍导致的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方向,在不同层面为衰老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以达到干预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SUMO-1与C-末端截短的αA-、αB-人晶状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热休克转录因子4(Hsf4)对晶状体纤维细胞分化的双刃剑调控
C-末端切割对E2F2功能及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一种C-末端驱动蛋白在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