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气动特性研究在森林风灾、流固耦合、仿生流体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外1980年代末期以来,对脱离开树枝的单片树叶,在顺流放置下的阻力进行了测量,并发现某类树叶具有形状重构以减阻减振的能力。当树叶与树枝相连, 在不同风向角下吹风(接近自然生长条件)时情况会怎样,有没有这种形状重构的能力,目前尚未回答。本项申请旨在通过系统的风洞实验回答上述问题,并利用摄像、流动显示、热线和PIV测量、瞬时气动力测量等等手段,研究树叶形状,树叶与叶柄尺寸、树枝尺寸,以及风速与风向角等因素对树叶变形、振动和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树叶不同的变形与振动形式,及其发生突变的临界风速。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人造树叶变形与振动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为树叶重要气动特性的人工模拟研究打下基础。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悬铃木、鹅掌楸、玉兰和杨树等四种树叶的气动特性。前两种树叶具有裂片,后两种叶片边缘圆滑,则没有裂片。鹅掌楸和杨树的叶柄较长,悬铃木叶柄中等,而玉兰叶柄很短。杨树叶叶柄横截面为长方形,宽度是厚度的2倍左右,其他树叶叶柄横截面近乎圆形或椭圆形。这些树叶叶片形状各异,每种树叶叶片与叶柄在尺寸方面变化也较大,而且是随机变化,这对研究树叶的气动特性带来困难。对每种树叶在风洞中进行测试,采用摄像方法得到树叶在风中的形态变化,研究树叶的变形、振动状态及其转换的临界雷诺数;通过烟线方法对树叶尾流进行流动显示,研究尾流宽度变化以及旋涡脱落情况;通过PIV测量显示尾流横向流动,以研究叶片前缘涡的情况;通过热线风速仪测量叶片尾流的速度脉动情况,研究树叶振动与静止时尾流的差别;通过图像相关位移测量,研究树叶振幅与振频情况;.通过风洞六分力天平测量,研究树叶的气动力与力矩随风速的变化等等。.所测风速范围内(0-20m/s),悬铃木与鹅掌楸两种有裂片的树叶,具有5种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按风速由小变大依次出现:.(1)由静止悬挂突然发生低频大幅摆动。.(2)叶片摆动停止,叶柄向后弯曲,叶片由垂挂位置向后倾斜,朝水平位置转变;同时叶片左右两侧向上翻卷,形成飞翼状静止状态。.(3)静止状态被打破,叶片出现激烈振动。.(4)振动停止,叶片卷成堆形(或喇叭形)并处于水平位置,形成细长流线体。.(5)叶片再次振动。这5种状态开始出现时的最初风速分别称为第一到第五临界风速,相应的雷诺数(叶片长度取为特征长度)分别称为第一到第五雷诺数。不同种树叶的临界雷诺数各不相同。即使同种树叶,叶片正面迎风和反面迎风的临界雷诺数也有一定差别。.玉兰树叶有飞翼状静止、振动和堆状静止三种状态。杨树叶则仅出现摆动或振动,以及堆形静止两种状态。.以上这些树叶的气动状态及其相应临界风速是首次发现。.当树叶处于飞翼状时,叶片背面出现左右两个反向旋转的前缘涡,延伸到尾流中。当树叶卷成堆状时,在堆状表面出现绕堆体轴线的螺旋流动,并延伸到尾流中。.几十片树叶的测试结果是,悬铃木与鹅掌楸叶片的时均阻力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少;且当雷诺数大于一定值后,无论是正面迎风还是反面迎风,阻力系数都趋近于0.1。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压电驱动微型精密夹持机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气动喷嘴燃烧特性研究
超高速滑行艇气动阻力特性及气动附件减阻机理研究
智能可变形翼气动原理及特性研究
水平轴风力机尾迹气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