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出发,以优化教育结构、构建新型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平教育实现机制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教育投入严重短缺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本研究将应用公共管理学、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国民教育体系;运用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互动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通过国际比较、系统仿真,研究教育优先发展的指标体系及与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提出城乡、区域、人群间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制度安排;加强非政府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范管理,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经费的机制。
本项目遵循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国际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新型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目标,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预测,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教育经费供求状况与需求预测,以及公平教育推进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为,在国内首次将中国特色新型国民教育体系概括为5个基本特征,提出了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应重新定位,着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首次对国内各行业、职业的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2020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预测模型;首次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3000个县、区义务教育生均拨款的省际、县际差距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2020年缩小差距的可行性目标;应用生均经费指数和国际比较对2020年教育经费总需求强度进行了测算,构建了公共财力在各级教育之间合理配置的优化方案;提出了通过政府和市场双轨驱动,深化办学体制与投入体制改革,为新型国民体系构建和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保障的政策建议。其中部分成果被国家“教育纲要”和“人才纲要”起草小组采纳,课题组还向国办、人大教科文、政协教科文及教育部报送了19篇咨询建议与专题论证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组已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7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14篇;收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论文5篇,收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3)》论文2篇,有4篇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优秀论文奖;出版专著一本。协助有关高等学校培养了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5名。受上海市社联委托,举办了“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与教育转型发展”学术论坛专场,促进了市内外学术交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有限公共教育资金约束下,政府如何选择教育投入方式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又兼顾公平?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儿童教育状况与改进研究——基于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视角
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
慕课(MOOCs)提升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