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室在前期研究中,从青藏高原草地生长的有毒植物瑞香狼毒根部,分离获得2个对蚜虫显示高效杀灭作用的化合物1,5-二苯基-1-戊酮和1,5-二苯基-2-烯-1-戊酮。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蚜虫细胞膜Ca2+-Mg2+-ATP酶具有强烈的专一抑制活性。本项目以此化合物为结构模板,采用生物等排取代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系列衍生物作为探针分子,根据化学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探针分子与靶标的识别作用规律,包括对蚜虫活体的生物活性、细胞毒性、靶酶的抑制与激活活性。通过Hansch-Fujita方法研究先导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系统分析化合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推测和确定作用于该靶点的先导化合物结构本质特征,即药效团模型。为进一步的药物分子设计,创制防治蚜虫新农药奠定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西部荒漠农药植物棉团铁线莲等活性成分研究
转雪莲Smp基因植物抗蚜虫物质及机理
黄芪药效物质基础与其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基于固定化靶酶亲和色谱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