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旨在制备分散性好、稳定的的磁性纳米金-酶双标记抗生素抗体蛋白的免疫检测探针,建立灵敏快速的磁性纳米金-酶双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显微技术、衍射技术、光谱学技术等表征金磁复合纳米粒子及其标记探针的结构、分散性及形貌,研究其磁响应性和光学特性,从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理论、表面化学理论来探讨金/磁性复合纳米溶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抗生素抗体蛋白等生物分子的结合机理,从结构化学上阐明金/磁性复合纳米颗粒、酶双标记抗体蛋白对抗体抗原免疫反应表位的影响,并对建立的金磁微粒标-酶双标记免疫检测体系进行方法学评价,开展其在食品中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评价研究。本研究可为食品安全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定性定量的检测新技术,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于揭示复合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机理,探索复合纳米颗粒与生物体系作用的新形式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金磁复合微粒Fe3O4/Au具备良好的磁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研究了Fe3O4-PEI复合微粒和两种Fe3O4/Au复合微粒的制备,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磁分离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的载体,应用于抗生素如氯霉素残留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氨基化磁性复合微粒Fe3O4-PEI的制备. 采用一锅法制备氨基化的磁性复合微粒Fe3O4-PEI,此复合微粒为球形,粒径均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晶体结构,得到了100 nm-400nm范围内的Fe3O4-PEI复合微粒。选择粒径约为150 nm的样品用于金磁复合微粒制备。. 2、金磁复合微粒的制备. 在粒径约为150 nm的Fe3O4-PEI复合微粒表面包被胶体金制备两种金磁复合微粒。经过比较发现,多层复合型比组装型具有更高的胶体金包被率;粒径约为180 nm;光学性能良好,在 560 nm附近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磁饱和度约为40.4 emu/g,比Fe3O4-PEI复合微粒降低了33.3 %。因此将多层复合型金磁微粒用于免疫磁珠的制备。. 3、免疫磁珠和酶标氯霉素的制备. 将多层复合型Fe3O4/Au微粒与氯霉素抗体结合得到免疫磁珠,偶联反应在25 min后基本结束,最佳pH为8.0,最佳抗体使用量为1200 g,且得到抗体的平均包被率约为27.27%。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制备了酶标记氯霉素抗原(HRP-CAP),结果显示其浓度为0.413 mg/mL,酶活损失为8.55 %,偶联率为6.65。. 4、磁分离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在抗生素素检测中的应用探讨.按照最佳制备条件得到免疫磁珠和酶标氯霉素后,将它们与氯霉素标准溶液竞争结合建立磁分离酶联免疫检测体系,探讨了其在牛奶中氯霉素含量检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氯霉素含量在1 ng/mL-10 ng/mL范围内,氯霉素浓度与百分吸光度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 -8.2501x+92.020(R2=0.9843),IC50为5.1 ng/mL。该检测体系对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 %和2.1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将其应用于牛奶样品中的氯霉素检测,回收率在84.70 %-87.55 %之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食品抗生素多残留的量子点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aptazyme快速检测食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
食品抗生素残留快速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动物源食品中同化激素多残留快速、痕量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