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出血为典型症状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自1926年发现并分离到NDV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宿主范围也不断扩大。鸭成为ND的感染宿主,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生的,而且这种自然感染并引起鸭发病死亡的鸭源NDV明显区别于以往的鸡源NDV,两种不同来源的NDV对鸡、鸭的致病性差异明显。为了阐明鸡源、鸭源NDV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理,本项目拟在我们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一方面从病原角度,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解析影响两种NDV致病性差异的关键基因或关键位点;另一方面从宿主角度,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相关技术开展两种NDV感染宿主后,宿主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研究和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研究。以期从病毒与宿主两个方面解析这两种NDV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理,为展开NDV 感染控制的药物设计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传染病。本研究从鸡源和鸭源NDV感染宿主的角度来探讨其致病机制。首先筛选2株新城疫毒株强毒株,鸡源基因Ⅶ型GM株和鸭源基因Ⅸ型YC株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2株病毒对SPF鸡致死率为100%;对 15日龄非免疫三水白鸭不致病;15日龄番鸭GM株感染组死亡率44%,YC株无死亡。病理切片显示免疫器官有淤血,出血等病变。随后,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拯救出rGM毒株。经RT-PCR,IFA及鸡胚传代鉴定,证明该重组病毒抗原性良好,传代稳定,且与亲本毒株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 同时,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感染细胞全基因组基因数字表达(DGE)测序。结果显示,鸡源GM和鸭源YC株与鸡基因组对应的差异基因Tag数均达1.9万个。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GM和YC株调节的相同基因有ACTR3、HSP25、TXNDC10蛋白等相关基因。2株病毒感染细胞后测到的共同的差异基因有757个基因,对应到参考基因库,得到691个基因的注释。Pathway分析,发现基因参与多条与免疫相关,细胞凋亡相关通路和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 . 采用iTRAQ对鸡源GM和鸭源YC感染CEF细胞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鸡源GM感染细胞后差异蛋白显著上调的有16个,显著下调的11个;鸭源YC感染细胞后差异蛋白显著上调的有15个,显著下调的13个。GO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转录调节、结构、转运、免疫反应和其它功能等,这些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器(线粒体和溶酶体),还有一些属于分泌性蛋白。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TGF信号通路TGFβ的受体TGFβRI上调。COG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大部分蛋白是功能蛋白,有292个;蛋白质修饰,转运,蛋白分子伴侣有190个。随后选择了Cathepsin D、IRF7、P65和β-actin等蛋白进行WB验证,结果显示这个蛋白的与iTRAQ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一致。据此,利用激光共聚焦发现感染新城疫病毒后细胞RelA/p65和IRF7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随后用siRNA和WB验证发现NDV感染DF-1细胞后能够激活RelA/p65和IRF7信号通路,但是激活信号通路的能力存在差异,而且这两条信号通路的变化均能够影响病毒的复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鸭源基因Ⅶ型NDV对绍鸭、番鸭致病性差异的免疫学机制分析
新型麻鸭源禽痘病毒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
猪源新城疫病毒基因变异及跨种感染分子机制研究
新城疫病毒对不同禽类的致病性及其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