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螨总科是我国亟待深入研究的蜱螨类群,已知种仅约为世界的2.5%。目前国际湿螨研究十分活跃:新的分类单元不断发现,分类体系和高级单元分类地位的争鸣不断,同时面临应用新手段的挑战。主要研究目标是:大幅提高中国湿螨物种及高级分类单元的总量,探索湿螨DNA条码技术,建立反映湿螨总科自然系统的分类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深化中国湿螨区系系统分类,发现和记述新分类单元和中国新纪录单元,阐释区系特征;探索湿螨殖吸盘、射精复合体等功能结构的特有形态及其进化意义;分析代表种类的COI等mtDNA基因和ITS1等rDNA基因,探索适于湿螨的DNA条码技术;构建类群间形态与分子系统发育,解析单元间进化关系,提出湿螨高级阶元的系统分类体系。.项目有扎实预研基础,是涵盖分类理论和前缘方法的、深化我国水螨研究的新探索,具丰富中国及世界动物区系,促进蜱螨系统学理论建设和推进我国蜱螨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湿螨总科Hygrobatoidea 生活于各类静水和流水,许多种寄生水生无脊椎动物,是水螨研究的热点类群,本项目立项前世界已知3346种,我国仅知83种。项目旨在深化我国湿螨区系研究,发掘分类依据并探讨形态进化,筛选适于湿螨系统分类的DNA条码。. 阐释了腺毛、殖吸盘、软滑水螨传精器等三类主要功能结构的形态类型及其演化趋势。提出水螨殖吸盘的演化假说及三条演化路线:① 盾水螨路线,以生殖盖退化等为特征;② 腺水螨路线,以生殖盖强化等为特征;③ 湿螨路线,以生殖盖消失等为特征。提出软滑水螨属传精器的类型和演化途径:① 基本型或P型,即传精器原始类型。② 复进型或A型,分成3亚型:腹爪发达的Ad型;腹爪退化的Av型;腹爪消失的Aw型。. 计已整理鉴定中国湿螨总科6科、9亚科、21属、22亚属、129种,其中新分类单元有1个新属(华盔螨属Sinaxonopsis gen. nov.,已发表)、1个新亚属(拟奇水螨亚属Paramomonia subgen. nov., 已发表)、42个新种(含拓展类群共确鉴48新种,已发表12新种);中国新纪录有2个新纪录科(亚科)、13个新纪录属及亚属、6个新纪录种。. 以COI、28SrDNA D3和16SrDNA为备选DNA条码片段,获得湿螨科代表种及其不同地区标本的121个目的片段。经遗传距离、分子系统发育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COI(648bp)和28SrDNA D3(297bp)是适宜的湿螨DNA条码,适用于湿螨科的属、种分类,以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16S rDNA (551bp)不宜作为湿螨科DNA条形码。. 对存有争议的沼螨属,软滑水螨属和曲跗湿螨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提出:三个属都是独立的自然类群;沼螨属据其基节板特征可分为两个种团:镰板沼螨种团falcicula group和柯氏沼螨种团koenikei group;曲跗湿螨属各亚属亦为自然类群,肯定了长喙螨亚属的分类地位;软滑水螨属可据Ⅲ-L-6传精器形态特征等建立亚属分类系统。. 中国湿螨区系的基本特点为:区系组成表现出明显的高级阶元古老性和低级阶元相对年轻性;东洋区成分占主导,且与其它地理区联系程度较低,其中与全北区联系程度相对较高。. 研究成果大幅度丰富了中国湿螨区系,证选了湿螨DNA条码及其标准序列,丰富了蜱螨学理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中国水螨分类及区系研究
昆虫寄携革螨区系分类及其适应进化研究
云南省恙螨区系分类新探索
中国竹子叶蝉区系、分类及DNA条形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