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显示,黄土高原晚第三纪红粘土为风成并具有重要的古气候研究意义,但在古气候认识上还存在很大争议,迫切需要从微观尺度鉴定矿物成因和矿物变化,认识红粘土成壤作用地球化学过程和揭示其微观尺度的古气候信息记录。本项目在前期微尺度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借助高分辨电镜技术,研究红粘土中凹凸棒石等自生矿物的特征、风尘矿物纳米尺度的变化、红粘土超微结构、凹凸棒石与其它矿物的界面关系,揭示红粘土中凹凸棒石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借助凹凸棒石形成和保存的物理化学条件对于古环境、古气候的制约,揭示红粘土发育时期古气候特征,借助气候敏感矿物和矿物组合的指示,尝试估计红粘土发育时期的古气温和古降雨量,根据凹凸棒石和白云石在黄土-红粘土序列中分布变化,探讨红粘土发育时期的古气候变化。本项目不仅对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揭示表生环境地球化学过程、推动多学科交叉以及纳米地球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黄土高原晚第三纪红粘土中的蜗牛化石记录
黄土高原红粘土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成因和古气候意义
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序列碎屑锆石物源示踪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的率古气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