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食品基质中多组分食源性细菌的同时快速分析检测是目前食品安全关注的重要方向。本项目从量子点荧光传感器(水相法合成量子点,反相微乳液法实现壳层包被)和磁性纳米微球的合成入手,采用免疫磁性分离的原理达到富集和分离食源性细菌的目的,采用多色量子点免疫标记实现多组分免疫荧光分析,对复杂食品基质中多组分的食源性细菌进行选择性识别,大大简化了操作方法,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降低了实验操作成本。为食品工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政府食品质检安全机构和从事食品与生物安全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
本项目改进了目前水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以制备的量子点作为免疫荧光探针,建立食源性菌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禽蛋以及其他食品安全检测中,大大简化了操作方法,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降低了实验操作成本。为食品工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政府食品质检安全机构和从事食品与生物安全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1、采用两步加碱法制备高质量水溶性CdTe/Cd(OH)2核壳结构量子点,通过控制碱液浓度和水浴时间控制量子点的尺寸大小、提高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和稳定性,缩短合成时间。第一次加NaOH目的是提高量子点量子产率(2 h内量子产率可达到83 %)。第二次加NaOH目的是短时间内得到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广(504 nm到605 nm)的量子点。通过两步加碱合成的量子点荧光发射波长范围广,性质稳定,放置三个月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2、基于量子点荧光标记的灵敏性以及免疫反应的专一性,对量子点进行抗体免疫,制备出具有特异性的量子点免疫荧光探针,从而建立快速灵敏检测禽蛋表面的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实验在最佳检测条件下,检测到的肠炎沙门氏菌的线性范围宽(102 - 107 CFU/mL),相关系数高(R2=0.9958),最低检测限为102 CFU/mL。.3、筛选出三种不同发射波长的、光谱独立的多色量子点(发射波长为504 nm, 557 nm和604 nm)分别与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体偶联,得到三种免疫荧光探针,基于抗体与菌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而引发的荧光信号的改变,实现快速同步检测三种食源性菌。三种菌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3.21×102-4.81×106 CFU/mL,3.42×102-5.13×106 CFU/mL和2.03×102-3.04×106 CFU/mL。三种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最低检测限达到102 CFU/mL,相比于其他同类的检测方法,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低1到2个数量级。. 4、以肠炎沙门氏菌免疫后的绿色量子点作为能量供体,肠炎沙门氏菌抗体的二抗免疫的橙色量子点作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能量共振转移体系,并用于超灵敏检测禽蛋表面沙门氏菌。当沙门氏菌浓度在75-5.01×105 CFU/mL时,能量受体的荧光强度随着菌数的增多而规律性下降。实验最低检测限低至10 CFU/mL。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荧光磁性双编码纳米生物探针用于多种细胞的同步识别、逐级分选和鉴定
多色荧光碳点印刷纸质传感器及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步快速可视化检测
基于荧光涨落的亚细胞同步多色超分辨成像
基于多色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