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动学研究资料的缺乏是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之一,而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高通量、高灵敏分析技术是研究中药药动学的基本前提。本项目以分布广泛、疗效确切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为研究模型,基于黄酮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化学发光,纳米粒子拟以能量接受体、氧化还原效应、催化效应、淬灭效应、富集效应、微反应平台等途径参与黄酮化学发光反应,提高化学发光效率,结合微透析技术的在体、实时采样特点,首次建立微透析-液相色谱-纳米化学发光(MD-HPLC-CL)在线联用新技术。利用该技术的高通量、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等优点,克服黄酮药动学研究中常规采样法的耗时、干扰生命过程等问题,并解决生物样品干扰组分多、药物含量低、浓度变化范围大等分析技术难题,实现游离黄酮浓度的动态监测,研究黄酮体内吸收、分布及蛋白结合特征,为其更科学的新药设计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研究提供借鉴。
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高通量、高灵敏分析技术是研究黄酮药动学的基本前提。本项目首次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在线纳米金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该研究无需事先合成纳米金,而是巧妙地利用体系中碳酸盐缓冲液(鲁米诺介质)、过氧化氢(氧化剂)和氯金酸在线生成纳米金,从而提高化学发光效率。令人非常感兴趣的现象是:黄酮成分对本体系具有强烈的增强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发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测试,证明黄酮成分增强该化学发光的作用机制为:具有强还原性的黄酮与氯金酸混合后,立即生成大量的纳米金。由此开发了液相色谱-在线纳米金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检测器,可同时对8种黄酮和酚类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分析,其检测限为0.53~0.97 ng/mL (10.6~19.4 pg)。本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等优点,并与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为开发其他在线纳米(金、银等)催化的化学发光检测器提供新思路。并以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黄酮成分研究模型,采用高通量的多位点微透析体内连续采样技术,血管和脑探针分别插入大鼠颈静脉和海马,探针植入平衡 2 h后,股静脉注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20.0 mg/kg BW),收集微透析样品。血管探针对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体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33.7%和 26.5%,脑探针的体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38.3%和 29.1%。成功实现了大鼠血和脑药动学研究及其血脑屏障透过率评估,首次报道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透过血脑屏障系数分别为 0.0726和0.1065,为其脑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一个有力的科学证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中药药动学研究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基于微透析-液相-质谱在线联用技术的女贞子裂环环烯醚萜苷药动学与代谢物研究的新方法
快速液-液-液三相微萃取新技术应用于环境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的研究
在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分析植物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在希有元素的在线富集和分析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