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研究发现尿素通道蛋白(UT-B)基因突变家族患有进展型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Ⅰ型(PFHBI)。对UT-B-/-小鼠长达52周的动态观察发现,随鼠龄增长不仅复制出进展型心脏传导阻滞病理模型,而且,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UT-B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组织蛋白质表达,特别是线粒体蛋白表达发生了明显调变,并由此发现线粒体功能的异常。本课题拟在系列原创性发现的基础上,应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进行UT-B-/-小鼠线粒体蛋白质调变研究,及调变蛋白对线粒体呼吸链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cies,ROS)产生的影响,分析其活性变化与分子机制。同时,应用线粒体靶向的MitoQ10进行抗氧化及低含氮食物进行试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线粒体产生ATP能力及ROS的变化,以及对心脏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揭示UT-B基因缺失诱导PFHBI的发病分子机制,为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前期研究已证明红细胞膜Jk抗原和尿素通道B(UT-B)是同一个蛋白。已经发现尿素通道B(UT-B)基因突变家族患有进展型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Ⅰ型(PFHBI)。应用UT – B基因敲除(UT-B null)小鼠已经复制出随增龄加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的动物模型。心肌差异蛋白组学研究发现,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和糖酵解产能的关键酶烯醇化酶a的蛋白表达UT-Bnull鼠与野生鼠比较明显增高(P<0.05)。这意味着三羧循环(TAC)产生氢离子不足而引起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用系列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功能障碍假说,靶向治疗使线粒体的多种指标获得逆转。.心肌定量线粒体蛋白组学结果及验证,在26个下调的蛋白中,15个蛋白属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Ⅲ,Ⅳ,Ⅴ的亚单位。依次从这4个复合酶体中选择了NDUFV1,CYC1,COX7c和ATP5F1进行蛋白表达验证,显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蛋白组学结果有明显的一致性. 复合体Ⅰ,Ⅳ和Ⅴ活性下调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检测结果UT-B null组显著地低于同龄野生组 (P<0.01)。 心肌细胞活性氧(ROS)UT-B null组明显增高,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UT-B null组电子传递链活性下降,ROS形成明显增多, ② UT-B null组ROS–扑捉酶活性耗竭,Sod2和Prdx3/AOP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 ROS清除障碍。ROS增多导致心肌氧化应激受损,导致心肌发生重构,如心肌肥厚、纤维化,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功能明显障碍。. UT-B null鼠的辅酶Q10线粒体靶向治疗:(从8周龄起, 10mg/次,每日1次,4周后辅酶Q10减为5mg/次,灌胃 )。治疗8周后已逆转了复合体Ⅰ,Ⅲ,Ⅳ,Ⅴ蛋白的表达,并提高了线粒体特异的扑捉ROS酶的蛋白表达等。因此,在线粒体疾病早期进行辅酶Q10的靶向治疗可延缓PFHBⅠ的发病和减轻病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心肌代谢重构在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敲除导致小鼠发生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机制
NO在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敲除所致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
Cyclin B3敲除小鼠雌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与治疗
UT-B基因敲除小鼠膀胱癌易感性与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