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依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阿片类物质成瘾戒断后伴发严重的睡眠障碍,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是复吸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发现存在于伏隔核中腺苷A2A受体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报道显示A2A受体与成瘾及戒断密切相关。但吗啡成瘾和戒断后睡眠障碍发生机制及对复吸的影响有待阐明。本课题将利用睡眠觉醒自动化解析平台、大鼠自给药系统、细胞电生理、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以及基因敲除动物等手段,从基因到行为,研究腺苷A2A受体在吗啡所致睡眠障碍中的作用,考察睡眠障碍和复吸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吗啡成瘾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出改善睡眠加快毒品戒断新思路,为干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阿片类物质成瘾及戒断后伴发严重的睡眠障碍,可能是复吸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吗啡成瘾和戒断后睡眠障碍发生机制及对复吸的影响不明。我们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睡眠觉醒自动化解析平台、细胞电生理、药理遗传学(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探索吗啡所致睡眠障碍的机制以及腺苷A2A受体(Receptor,R)的调控作用。主要结果显示:吗啡抑制睡眠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促睡眠神经元的放电以及膜电位超极化,但对中间神经元无影响。Mu受体介导了吗啡对VLPO促睡眠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大鼠皮下注射吗啡,能显著诱导觉醒。大鼠VLPO区双侧微注射Mu受体拮抗剂,可剂量依赖性拮抗吗啡的觉醒效应。吗啡剂量递增给药建立成瘾及戒断模型,大鼠表现出严重的睡眠障碍。促觉醒药莫达非尼可以纠正吗啡成瘾大鼠的睡眠障碍,并部分减少动物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采用DREADD法,活化A2AR-Cre小鼠背侧纹状体尾状壳核内侧区A2AR阳性神经元,可显著增加非快动眼睡眠量。在吗啡给药前激活尾状壳核内侧的A2AR阳性神经元,能完全抵消吗啡诱导的觉醒。这些结果表明:吗啡抑制睡眠中枢VLPO促睡眠神经元,主要通过Mu受体介导觉醒;促觉醒药莫达非尼或激活腺苷A2AR可能作为治疗吗啡戒断睡眠障碍和成瘾记忆的潜在药物或治疗靶点。该结果丰富了吗啡成瘾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改善睡眠、加快毒品戒断提出了新思路,并为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署名本课题基金号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62。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定价研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焦虑障碍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探索
腺苷A2A受体启动和维持睡眠的分子机制
拮抗腺苷A2A受体改善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腺苷A2A受体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迁移起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伏隔核AMPA受体的突触可塑性在吗啡成瘾大鼠戒断后觅药动机行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