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微囊藻毒素定量检测及毒性效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41109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0.00
负责人:刘慧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三峡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邓青,余立萍,王英,何毓敏,陈雅,袁琴,韩甜甜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三峡库区水华毒性效应
结项摘要

三峡库区部分支流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蓝藻水华,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库区支流的蓝藻污染不仅对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甚至会给整个三峡库区乃至长江干流的水质带来影响。本项目选择三峡库区蓄水初期水华出现较频繁的香溪河为研究对象,在对这条典型一级支流微囊藻毒素浓度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从对肝脏病理学及肝组织增殖活性影响、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氧化损伤等毒性效应,以及在多器官中对蛋白磷酸酶2A的影响等方面来系统研究香溪河来源的蓝藻水华样品的毒性,并同时比较水华样品与其中所含主要微囊藻毒素的纯毒素的毒性效应差异。本项目研究结果不仅对评价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毒性有重要意义,也为更加客观评价毒素的危害提供重要依据,而对多脏器蛋白磷酸酶2A活性影响的检测则可以为深入研究微囊藻毒素作用机理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为今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三峡库区部分支流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蓝藻水华,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库区支流的蓝藻污染不仅对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甚至会给整个三峡库区乃至长江干流的水质带来影响。本项目选择三峡库区蓄水初期水华出现较频繁的香溪河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对这条典型一级支流微囊藻毒素浓度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香溪河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出现在7月,而最低的时间出现在11月, 并且在蓄水期,香溪河上游各采样点的藻类细胞密度的均值明显高于下游,峡口镇观测到的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同时,在峡口镇检测到的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也最高,在洪水期的MC–LR浓度最低。在现场调查中发现,香溪河水华形成的原因不仅是环境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人口居住密集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本项目研究结果不仅对评价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毒性有重要意义,也为更加客观评价毒素的危害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4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刘慧刚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典型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发育毒性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015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国晓春
学科分类:D07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食物网碳源驱动格局研究

批准号:5190927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邓华堂
学科分类:E10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微囊藻毒素MC-RR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4190727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白林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细胞骨架相关的微囊藻毒素毒性机理研究

批准号:3090121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徐进
学科分类:H3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