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农业活动及其对干旱环境适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106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周新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靓,赵克良,孙楠,杨青,刘汉斌
关键词:
农业活动河西走廊中全新世人类适应干旱区环境
结项摘要

早期人类适应的历史相似型研究,对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规律,揭示人类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意义重大。农业起源是人类充分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早期农业活动因其广泛的适应能力分布于各类生态区域。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响应显著,是开展早期人类适应研究的关键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属亚洲内陆干旱区,早期农业活动兴盛于5-3 cal ka BP,该时段也是亚洲内陆环境向干旱化发展的特征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农业适应干旱化环境的宝贵研究素材。本项目拟选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时期5个含文化研究文化层剖面,通过高精度AMS14C数据建立年代序列,运用花粉、种子、炭屑等生物指标记录,系统地分析早期农业活动的环境背景,判定不同时段主要农作物类型和起迄时间,揭示早期农业活动特征、方式和强度,探讨农业活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影响,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提供新依据和新途径。

项目摘要

早期人类适应的历史相似型研究,对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规律,揭示人类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意义重大。甘肃河西走廊属亚洲内陆干旱区,早期农业活动兴盛于5-3 cal ka BP,该时段也是亚洲内陆环境向干旱化发展的特征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农业适应干旱化环境的宝贵研究素材。本项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时期5个含文化研究文化层剖面,通过高精度AMS14C数据建立年代序列,运用花粉、种子、炭屑等生物指标记录,系统地分析了河西走廊地区早期农业活动特征及其环境背景。研究表明,约4100 cal a BP 以前河西走廊地区以粟,黍农业为主,4000 cal BP 小麦、裸大麦(青稞)在河西走廊地区出现,在约3700 cal a BP 以后小麦-大麦作物成为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河西走廊地区3500 cal a BP 以后的干旱事件对早期农业活动影响巨大,其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是促使区域早期农业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周新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河西走廊早期农业活动及其与干旱区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批准号:4137100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新郢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沙漠-黄土过渡区全新世气候环境事件及其对早期农业活动的影响

批准号:4177237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克良
学科分类:D0705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最近500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早期农业演替与传播及其适应与影响

批准号:4173031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小强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31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

批准号:40071031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王乃昂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